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104994|回复: 1

济南清真南大寺教育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3-4 17:09: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对于一个民族来讲,教育是这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回族教育历史悠久,渊源流长,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济南回族当然不能例外。麟德二年(665年)唐高宗李治携皇后武则天泰山封蝉时曾经过济南,当时随行的各国使节中就有穆斯林。北宋雍熙四年(987年),宋太宗赵光义为恢复贸易下旨,继续采用唐代蕃坊制度,招徕外商,鼓励贸易。宗熙宁四年(1071年)六月至六年(1073年)六月曾巩做齐州知府开始疏河架桥、设置驿馆、废除苛捐杂税。济南开始繁荣,政和六年(公元1116年)齐州升为济南府。此时因宋徽宗“花石纲”的运输,漕运都被挤在一边,漕船和大量商船都被强征来运送花石。北方生产的名贵丝织品、瓷器无法运抵沿海。各地商人开始经陆路向密州(即现在的山东省诸城)市舶司运输。济南因苛捐杂税较少、道路通畅成为当时货物集散地。部分来此采购瓷器阿拉伯商人开始定居。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济南知府刘豫杀勇将关胜而降。南宋建炎四年~绍兴七年(1130~1137年)刘豫以在城北开凿了小清河,直通至海,使济南成为重要的盐运集散地。来自海上丝绸之路的阿拉伯商人来济南做生意,很多因刘豫的高赋税破产,被迫留居济南。金仍置济南府,属山东东路。南宋绍兴七年(1137年)金国取消伪齐政权,接收济南府。因与南宋处于战争状态,无法获得急需的茶、药材、丝织品等物资,汉族或女真人到南宋进行贸易又被视为奸细,经常被抓,货物罚没。此时留居山东的穆斯林就成为当时金国与南宋贸易主力。南宋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完颜雍出任济南尹时为获得奇珍异宝献给皇帝完颜亮以便自保,开始努力推动金国与南宋海上贸易。南宋绍兴三十一年(1661年)耿京、辛弃疾在济南起义,部分穆斯林商人家财被掠略。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起义失败辛弃疾率领残部南撤。金世宗完颜雍为了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开始推行了与民休息的政策。济南开始成为金国重要的盐运集散地,随着经济发展济南也成为金国瓷器、皮革、人参、纺织品等商品出口,沿海地区最重要的基地。此时一名叫乌萨满的满拉来到济南,这位满拉到济后在城中传教,后在历山附近购置房产,随着乌萨满知名度提高,散居在济南各处的穆斯林开始在其附近购房居住,城中穆斯林人口增加后。经乌萨满提议,众在济穆斯林富商共议集资,在历山顶乌萨满所居小巷修建礼拜寺一座(因建寺时间不可考证,经推断大概建于金国“大定之治”的1164年―1189年之间)。礼拜寺建成后通过乌萨满言传身教培养接班人。
    南宋嘉定六年(1213年)成吉思汗与其子拖雷率军攻破济南,随之掳掠全城。因重视与穆斯林关系,礼拜寺幸未被毁。南宋嘉定七年(1214年)红袄军起义,济南通沿海商路断绝,城中穆斯林与外部联系中断。南宋宝庆二年十二月(1226年),张荣归附蒙古,济南经济开始有所恢复。南宋端平元年(1234年)蒙古灭金。南宋景定二年(1261年)李璮判元。二十六日,李璮占领济南。元军围城至六月中旬,城内粮尽力竭。李璮部下开始食人,七月十三日济南被攻破,城中未及躲避战乱穆斯林几被杀绝,寺中掌教易卜拉欣亦被害。史天泽平定李璮之乱后上奏:“兵民之机,不可并于一门,行之”。为此忽必烈在济南留下一支色目人部队,以防出现叛乱。
    元至元十年(1273年)探马赤军随地入社,济南城附近又有数支在此屯田的中亚穆斯林探马赤军士卒。为恢复济南礼拜寺,经当地穆斯林商人和探马赤军军官商议,邀请扬州宣教的普哈丁来济。普哈丁到来后除每日宣教外还培养一批年轻穆斯林。南宋德祐元年(1275年)普哈丁听说元军攻克已经渡江,南宋将亡。当年带着济南穆斯林为其在扬州修建礼拜寺所集钱粮,乘舟返回扬州。德祜元年(公元1275年)7月至扬州城外,见宋元两军仍在交战,不知城中穆斯林及筹备的礼拜寺如何。心急如焚恹恹成病,20日归真于舟中。遵其嘱葬于扬州城东古运河畔高岗。
    普哈丁离济后礼拜寺掌教由其培养弟子担任,元世祖至元十六年(1279年)十二月元世祖忽必烈下诏禁止穆斯林和基督徒用断喉法宰羊,来济南做生意的阿拉伯、波斯穆斯林商人,中亚来华宣教人员为避灾祸离开。至元十九年(1282年)济南部分穆斯林商人、官员、军屯军官牵扯阿合马被刺案,逃离济南城及原驻地。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元世祖忽必烈听从宰相桑哥建议下诏允许穆斯林和基督徒用断喉法宰羊,济南外来穆斯林迅速增加。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为了适应中国与西域各国经济文化交流日臻频繁, 元政府在大都(今北京)始设“回回国子学”。很快济南也在礼拜寺设立与之对应的回子房培养官员及豪富之家子弟。忽必烈执政末期,济南盐业已有被穆斯林掌控态势。
    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四月十四日元成宗铁穆耳即位。为抑制通货膨胀,急需控制盐业等民生商业。元元贞元年(1295年)中书省下令济南礼拜寺迁至泺源门西、锦缰沟东,原址修建运盐司部衙门。附近居住穆斯林一同迁居。虽然穆斯林迁居城外,但经营没有受到太大影响。礼拜寺搬迁后首位掌教是满喇艾迪,同时他兼任回子房教师。
     随着普哈丁为济南穆斯林培养的满拉陆续归真,后续培养的年轻满拉因学识不够难以在济南府礼拜寺做掌教。由于没有好的教材,济南满拉的培养只能是口口相传的家学与跟随满喇言传身教。元末济南多年的天灾人祸政局动荡,特别是红巾军与元军争夺济南城的战斗,使济南地区人口锐减。回子房只得关闭,人口减少也使家学传承也出现断代。政局动荡也使中原与中亚交流的减少。境外穆斯林,特别是满喇、学者来中国的数量明显减少,故出现了济南“满喇缺人”。
    明朝建立后人民开始生活稳定,回族教育问题迫切需要解决。虽经陈修、铁铉等人努力,济南穆斯林汉学教育首先通过私塾开展起来,而伊斯兰教育只能通过父传子受的家学或跟随清真寺满喇学习。同样因书面教材的缺乏,济南伊斯兰教育无法发展。永乐十六年(1418年),明朝以陈诚为使,供职光禄寺的济南人陈英作为翻译成员参与出使中亚。途经布哈拉时见到中亚苏菲派纳格什班迪耶教团第二代谢赫雅古柏·恰尔黑,交流后得到谢赫赠送部分苏菲书籍。此行之后,中亚、西亚国家均组使团随中国使团回访。谢赫雅古柏·恰尔黑也派人参加使团。永乐十八年十一月二十日,朱棣在北京皇宫接见各国使臣,外交礼仪后,朱棣安排使团先是在山东、河南、江苏“旅游观光”,游览包括山东孔庙在内的诸多名胜古迹,亲眼见识中国内地城市的富庶繁华。使团在途经济南时经陈英再次获赠部分苏菲书籍以供学习。
    明宣德丙午年(1426年),汉王朱高煦谋反,九月被明宣宗朱瞻基御驾亲征平定。为清除汉王爪牙、安抚山东各地民众,宣宗皇帝更换山东许多地方官吏。在如何寻找一位德高望重可以安抚回回军屯兵问题上遇到困难。经查永乐年间供职于光禄寺的济南人陈英曾经作为使臣三次出使中亚,刚好此时陈英已年过七旬,已到致仕之年。宣德皇帝委任陈英为世袭山东省督掌教。1426年底陈英回到济南后首先面临的是济南“满喇缺人”,为此他推荐家庭伊斯兰教传承比较好,并学习过中亚使团所留书籍的木铎为济南府礼拜寺掌教。而后潜心翻译自己出使中亚带回的伊斯兰经典和中亚使团留下的苏菲书籍,同时着力培养儿子陈礼。十年后正统元年(1436年)80岁的陈英归真。济南府礼拜寺掌教木铎深感悲痛,陈礼经过十年学习对伊斯兰理解也已经不是木铎可以比拟的了。陈英归真当年木铎毅然辞去济南府礼拜寺掌教职务,陈礼在世袭山东省督掌教同时木铎推荐接任济南府礼拜寺掌教职务。为怕因自己威望过高,影响女婿陈英在礼拜寺工作,同时避免因二人对伊斯兰知识理解不同出现分裂,木铎移居距离礼拜寺三十里的济南西南马家庄。
    正统元年(1436年)陈礼正式接任后面临的问题很多,济南“满喇缺人”问题没有彻底解决,清真寺礼拜殿历经140余年的岁月侵袭也已“不蔽风雨”。为此陈礼利用自己世袭山东省督掌教的身份筹集资金,于当年扩基加修济南府礼拜寺。修寺工作结束后陈礼开始在清真寺开始培养“满喇”,陈礼的培养是以老师带徒弟的方式进行,除传授弟子阿拉伯语《古兰经》知识外弟子还要学习汉学、波斯语苏菲哲学等知识。并将自礼拜大殿西至杆石桥划为教场,练习拳脚、射箭、刀枪等武艺。经52年的培养,至弘治元年(1488年)陈礼归真时济南已没有“满喇缺人”现象。
    陈礼归真后由其子陈玺世袭山东省督掌教同时接任济南府礼拜寺掌教职务。陈玺上任时正赶上陕西凤翔府爆发了数千人参加的回民暴动,弘治皇帝在平灭暴动后开始实行积极的民族政策。经济南知府蔡晟和历城知县盛敬联名推荐至山东布政使司并转礼部,礼部敕赐陈玺为济南礼拜寺寺札付冠带掌教,并给予寺田一切差徭全部免除之特权。弘治五年经陈玺争取,山东布政使司拨付资金大修济南礼拜寺,借此机会陈玺立讲学堂于二门前,建庖厨于大门内。弘治八年大修完成后陈玺和其弟陈莹在讲学堂开始大规模培养“满喇”。因所招弟子只要进礼拜寺学习,不但吃住全部免费,毕业后还可在礼拜寺做阿訇或分配各地去做掌教,大批回族青年踊跃来报考,济南府礼拜寺培养的“满喇”已经到无处分派之势。见此喜人局面,陈玺一面上书朝廷拨付资金,一面成功说服德王朱见潾捐助。开始在济南各地修建清真寺。陈玺担任山东省督掌教和济南府礼拜寺掌教期间除整修所在寺院外仅在济南就帮助修建和重修北大槐树清真寺、小金庄清真寺、党东清真寺、孟王清真寺、老寨子清真寺、小寨子清真寺、洛口清真寺、青北清真寺、刘营子清真寺、杨家巷清真寺、丁李福清真寺、大闫满清真寺、北垛庄清真寺、南关清真寺。并为这些清真寺派遣或培养掌教阿訇。明正德十二年(1517年)54岁的陈玺归真。济南地区的回族教育也呈现出快速发展场景。
    陈玺归真后他的孩子没有能力做礼拜寺掌教职务,经过数月商议由其弟陈莹继位。经济南地方官员上书亦领有札付。陈莹在继承陈玺职务后没有做大的改变,继续按照父兄制定的方针管理礼拜寺和教育培训。嘉靖元年(1522年)陈莹聘云南曲靖西河苏菲阿訇萨天池为三掌教之一的海推布,专门负责开学,讲解苏菲经典。嘉靖七年(1528年)陈莹归真,陈莹在位的11年里济南回族教育继续稳定发展。
    嘉靖七年(1528年)陈莹之子15岁的陈思继承济南府礼拜寺掌教职务。陈思少承家学,不仅具有较深的宗教知识,而且对中国传统文化儒家思想也当有较好的理解。陈思继承掌教职务时写下的《来复铭》也成为中国伊斯兰哲学史上最有价值的碑文。因陈思年纪较小,清真寺开学继续由海推布萨天池主持,直至他嘉靖四十五归真。起初陈思没有改变只是继续按照济南府礼拜寺教育方式进行。直至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经过二十多年的探索陈思开始对济南礼拜寺教育制度进行改革。首先是购买礼拜寺相邻宅地,即可充做寺产,又能收租金为扩建做准备。然后借助改正大门,使其与礼拜大殿处在相对的中心轴线上的机会,在原大门的基础上建起了一座教化楼(邦克楼)。并整修了讲学堂。整修完成后讲学堂作为培养阿訇的初级教育课堂,教化楼作为培养各清真寺掌教的高级课堂。隆庆元年(1567年)济南至道书院(原名“湖南书院”)学生殷士儋升为侍读学士,礼部右侍郎。其家属在购得趵突泉南的万竹园后欲把附近礼拜寺寺田土地划入,陈思为保寺产到济南府告状, 被济南知府驳回,并撤消陈思济南府礼拜寺掌教职务。撤陈思掌教职务的消息传到北京后,殷士儋责令家属退还所占土地,并派家人至礼拜寺赔礼道歉。隆庆五年(1571年)殷士儋以阁老身份辞官返乡,专程到礼拜寺向陈思致歉,后二人成为挚友。陕西省咸阳人胡登洲倡导经堂教育形式传入济南后,陈思有感比济南礼拜寺教育方法先进,决定采用。至明万历十三年(1585年)济南多年风调雨顺,礼拜寺寺产积蓄颇多。自明弘治五至八年(1492—1495年)礼拜寺大修后历经近百年风雨,急需修缮,经堂教育所需校舍也要增加。这一年在陈思掌教主持下,明朝第四代德王朱翊錧为首的济南各王府及西关百姓资助,礼拜寺进行了建寺以来的第二次大修。本次大修主要是重修殿楼,整饬两厢。通过这次大修讲学堂也得到了修理和宽建,使之具备了同时容纳百余名学生的实力,讲学堂也正式分为小学和大学。济南府礼拜寺讲学堂也发展成为华北地区乃至中国伊斯兰教人才培养中心。
    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接任济南府礼拜寺掌教职务86年之久的陈思归真,享年101岁的。
    陈思归真其子世袭职务, 笔者查阅各种资料没有找到这位陈掌教的资料,只在历城县志的《陈光先传》中找到崇祯十一年(1638年)冬满州八旗军先头部队攻打济南西关时,礼拜寺陈、金两位掌教纠千余回兵保护西关,颇有战绩,死者二百余人。明末山东自崇祯十年(1637年)开始大旱和蝗灾,到济南府礼拜寺学习又可以免费吃住,至崇祯十一年冬礼拜寺学堂已有数百人学习。因济南府礼拜寺教学文武兼授,当时攻打西关的满州八旗军不会少于一个牛录,也就是300人。以千人击败300满八旗,就可在这段记载中看到当时礼拜寺学员及西关回兵的战斗力之强。根据这段记载,陈思归真24年后其后人做为济南礼拜寺掌教带领本地回族群众在满州八旗军攻打济南初期保卫时了西关。崇祯十二年(1639年)正月初二济南城陷陈掌教在东门附近与其子一起战死,家中妇孺被满州八旗军略走。
     济南城破后礼拜寺因受报复被部分毁坏,崇祯十三年(1640年)宁阳王朱翊出资草草修复,并调陈思侄孙做掌教。此时掌教是陈氏家族第六代,同样因为没有记载,这位陈掌教的名字也不得而知。继承掌教职务后的陈掌教除带领西关残存穆斯林进行礼拜等宗教活动外没有任何作为,礼拜寺学堂停办。往日熙熙攘攘的西关到处是残垣断壁,西关原住户百中存一,幸存的人每日为生存忙碌。在满八旗攻打济南府时西关回兵显示出了强大战斗力,为此济南卫指挥使李兴邦任命陈掌教为西关把总,以靠微薄的俸禄养家。崇祯十三年(1640年)济南地区灾荒已经发展到“树皮食尽,发瘗胔以食;”崇祯十四年(1641年)山东洊饥,济南瘟疫大流行,死人枕藉;崇祯十六年(1643年)再次大疫。崇祯十七年三月李自成的大顺军在将领郭升带领下攻济南。陈掌教作为西关把总在西门战死,家人被杀,财物被大顺军掠夺一空。仅遗一子,幸被济南名士怀晋带至城南青铜山阴拉塌岭(月牙山)下一个叫做鑛村代为抚养。掌管济南礼拜寺六世208年的陈氏家族也随之成为历史。
    满清入关后历经多年天灾、瘟疫、疾病、战乱等动荡的济南又因实行剃发令,人民被大量屠杀,济南西关几无人烟,礼拜寺土地被济南驻防八旗圈占,清顺治初年礼拜寺已荒废。
    清顺治五年(1648年)常蕴华(常志美)、李延龄为避李化鲸起义的混乱,离开济宁欲到仰慕已久的济南府礼拜寺学习,行至长清杜庙驿站时被附近小金村民得知,盛情邀请二人留下。并马上开始重修毁于战火的清真寺,在修寺期间常李二人居住于峨眉山大悲寺。数月后清真寺建成,常志美、李延龄留寺开学。顺治十年(1654年)常志美、李延龄被济南府礼拜寺聘请,常志美担任掌教伊玛目,李延龄担任穆安津。在济南府礼拜寺期间二人推行独班制领拜革新,因当时西关回民稀少,经耐心解释没有引起大的纷争。同时二人学习参悟寺中讲学堂残留苏菲书籍。顺治十五年(1658年)舍起灵追随同窗冯通宇、白含秀的脚步来济南跟随常志美学习,舍起灵学成《满僚》《木阿尼白央》两部经书后代师教其他学生。在济南学习十余个月后辞归。舍起灵在济期间杨魁元与其弟杨会元由孟王村来到济南府礼拜寺学习。常志美、李延龄回归济宁西大寺后杨魁元、杨会元兄弟跟随前往。康熙九年(1670年)常志美归真后兄弟二人回到济南,回济后二人开始隐居参悟所学经典。数年后在济南西郊孟王、小金庄、杜家庙、赵家营、党家庄等清真寺开学。康熙二十三年由济南府出资修缮济南府礼拜寺以迎康熙皇帝南巡。杨魁元、杨会元兄弟也因声望日重被聘为掌教伊玛目和穆安津。至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左右随着二杨弟子增加,济南府礼拜寺日见毁损,亟待修缮,讲学堂也需整修扩建。但因西关回回人口稀少,朝廷亦不再拨付资金,造成资金缺乏,杨魁元决定外出写钱粮。
    杨魁元经扬州、江宁(南京)到达广东,在广州讲学数年,结识众多广东朵斯提而得其资助。继听闻师兄舍起灵在盛京(沈阳)开学,又奔赴东北寻求帮助。在沈阳得识铁铉后人翰林铁范金,得其及铁氏数十人资助。奔波祖国南北十余年终凑够修寺资金。在杨魁元写钱粮期间也门人尤素福·本一格哈塔尼又名逸蛮阿訇斋月里来到济南府礼拜寺游学,杨会元邀请其在学堂讲述伊斯兰教哈乃斐教法学派知识,逸蛮阿訇谈到济南本地穆斯林不符合伊斯兰教哈乃斐教法的汉俗,强烈建议改正。斋月过后逸蛮阿訇离开时留下一部哈乃斐教法学派经典。逸蛮阿訇离开后,济南府礼拜寺却因他的改革言词产生争论。正在这时常志美弟子任润之哈志朝觐归来,带回许多经卷。任润之归来后开始在济南府礼拜寺讲学堂执教,谈到朝觐途中阿拉伯世界见闻并力主改革。任的观点在济南府礼拜寺阿訇乡老中获得一部分人支持,以杨会元为首的大部分阿訇乡老主张渐进式改革,因济南府礼拜寺在华东穆斯林中地位很高,以免出现混乱。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左右杨魁元回到济南,归来后面对一部分教民主张彻底改革而另一部分教民持反对态度,他则力主遵守古行,以防出现大的混乱。然任润之坚持改革,并被支持者推举为伊玛目。据说起初在礼拜寺之大殿中间竖起玉米秆作屏障,各占一边,各行其是,分时礼拜;后因主麻必须同时礼拜则从据经辩论发展至由任润之后人挑起双方斗殴。为阻断双方都想世袭济南府礼拜寺掌教后延续自己观点的行为,加之中立人士建议重邀陈氏后人来寺做掌教。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福建汀州镇总兵陈有功因功上封三世下荫三代,其家人已不可能再做济南府礼拜寺掌教,经商议合教公立、抄录济宁州礼拜寺原文碑记《永禁三掌教世袭序》。《永禁序》在刻立后双方矛盾继续激化,讲学堂开学阿訇金玉连建议,用杨魁元所募捐财物在济南西郭城顶街北首,济南府城郭西门南侧,重修始建于明弘治年间,只是用于晨礼的小寺。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左右小寺扩建完成,命名为北大寺,杨魁元成为第一任掌教。济南府礼拜寺随之改名南大寺任润之也正式成为掌教。但此时南大寺讲学堂无论是讲师素质、学员数量都已跌入低谷。此时任润之没有思考自己的错误,仍坚持彻底改革。要求南大寺信众必须以伊斯兰教历纪年,以至后来要求所有穆斯林必须平时也穿准白(白袍)带太斯塔拉(缠头巾),礼拜时必须用香。女人必须带头巾面纱,并不得出门见陌生男人。这一系列的所谓改革使得西关“穷回回”被迫离开进入北大寺。抛弃汉学,只学习伊斯兰教经典知识阻塞富裕人家后辈科举之路,对所谓改革也为之厌烦。但任润之及其追随者已开始疯狂,甚至雇佣泼皮无赖殴打去北寺礼拜穆民程度。雍正二年(1724年)山东境旱蝗,因青州回族赵姓、丁姓与青州康熙冯阁老(冯溥)后人发生矛盾,加之山东巡抚陈仕倌微服私访时见到山东各地产生的教派纷争打斗后极为气愤。同年九月在给雍正上疏中言“回教,不敬天地,不祀神祗,另立宗主,自为岁年,党羽众盛,济恶害民,请概令出教,毁其礼拜寺”。雍正见奏后因济南府礼拜寺名声很大,不宜轻动以免引起民乱,当即传谕予以批驳。雍正七年(1729年)四月,任润之及其追随者仍不收敛,讲学堂更是已近荒废。山东巡抚陈仕倌丁忧返职见此情景又疏请禁回教。鉴于陈仕倌上折前陕西总督岳钟琪亦有类似条折上奏,雍正遂于同年四月七日下谕内阁,慎重重申“直省各处皆有回民居住,由来已久。其人既为国家之编氓,即悠久为国家之赤子,原不容以异视也”。此时任润之也知道倡导改革过份,险为回教招来灾祸,不久抑郁而终。济南穆斯林一方面欢迎朝廷的这种权威表态,另方面极力化被动为主动,巧借雍正上谕和陈仕倌事件激发回回人之间的凝聚力。济南各寺各坊集体商议后将任润之后人赶出西关,并将圣旨做匾悬于大殿门楣之上。
    同年外聘经师谷起凤接任南大寺掌教。此时南大寺毁损更加严重,学员与礼拜高目所剩无几。改革的支持者之一,金玉连弟子党瑜,在任润之归真后赴麦加朝觐。归来后对照济南教门状况后,方感错讹太甚。遂再朝天方,学习教法数年。乾隆二年(1737年)年党瑜回到济南,刚好年前金玉连接任北大寺掌教。为缓和两寺矛盾,同时重振南大寺讲学堂传播自己所学,党瑜接受济南父老邀请,应聘为南大寺副掌教。初春马显卿先生的夫人出资重修颓败昏暗的望月楼,以便作为讲学堂开学。针对任润之过激改革所造成分裂,党瑜建议用舍起灵提出的遵经革俗18条意见,这样有助南北两寺统一思想。然而因分裂二十余年,整个济南甚至山东回民听到改革一词大多不敢尝试。金玉连、党瑜历经三十余年努力,试图团结南北两寺举措终未成功。党瑜在如此困难情况下尽传弟子所学,南大寺讲学堂得到部分恢复。
    乾隆四十年(1775年)谷起凤离任,南大寺聘任在南部山区开学的著名苏菲米国祥担任教长,同时在讲学堂为学员讲解苏菲知识。数年后米国祥辞职隐退。党瑜因年事已高不再开学,专心担任掌教阿訇。乾隆五十年(1785年)82岁的党瑜归真。
    同年南大寺聘请黑发祥为掌教阿訇,金希贤、赵文礼为辅。南大寺讲学堂五十余年努力开始稳定发展。嘉庆四年(1799年)左右南大寺已檩梁倾斜、破败不堪,黑发祥赶赴华北各地写钱粮。经十年努力终于凑齐维修资金。清嘉庆十五年(1810年)二月开始对南大寺进行明王朝灭亡以来首次大修。这次大修以马魁智等人主管,除对礼拜殿的更新外,为抵制清廷对伊斯兰教的高压政策,特将礼拜殿扇窗雕刻《古兰经》文,抱厦顶柱做成汤瓶壶模样。历经五个月完工后,有剩余资金用来粉饰门额、加高围墙、粉刷墙壁、涂抹基脚。经过此番整修,南大寺涣然一新,讲学堂也宽敞、整洁逐渐恢复兴盛。
    道光十三年(1833年)聘请杨世平为掌教阿訇、金茂岭、赵文礼、黑元吉为辅。随着西关经济繁荣,当年春天济南长顺粮行乡老王起振、金洪章、马巨川、陈越千、杨鹤亭、陈文先等人出资建影壁墙。
    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金茂岭离开南大寺,讲学堂教学工作由赵文礼主持。
    同治五年(1866年)天主教在历下区将军庙街自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始建的现圣堂教堂建成,开始宣传天主教。同治九年(1870年)济南教区主教顾立爵在洪家楼购地12.6公顷。面对新的形式,因受西北回族起义影响,济南回族只能被动面对。同治十一年(1872年)南大寺聘请马延松为掌教阿訇、吴永华、黑庆楷为辅。南大寺讲学堂开始在课程中重视宗教交流。
    同治十二年(1873年) 马延松自感不适合主持教务,倾心教学。力主在修寺时先修南北讲堂,第二年三月完工后辞去掌教阿訇职务,专心做开学阿訇。同治十三年(1874年) 春南大寺聘请金兆隆为掌教阿訇,黑庆楷、马延松、赵万钧为辅。开始加重宣传伊斯兰教与儒家相同之处。同年四月开始对南大寺进行大修,至十月上旬完工。这次修缮除将全寺主要建筑物“重新之”外,另在望月楼前新建清真世俗小学一所,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光绪九年(1883年)金兆隆、黑庆楷离职,南大寺为适应时代发展需要聘请黑广惠为掌教阿訇、刘国照、马延松、、赵万钧为辅。因灾害频繁,加之各地清真寺开办的经堂小学学生来南大寺进修,南大寺讲学堂海里凡人数暴增。
    光绪十六年(1890年)随着新学在各地兴起,更是不善与官府交际的黑广惠无法适应掌教职务,专心去做开学阿訇。赵万钧因在南大寺多年,无论是新学还是在西关接人待物、人际关系非常熟悉,为此被聘为掌教阿訇。刘国照、马延松继续做辅。
    光绪二十一年(1895)随着中日甲午战争失败,为拼凑战争赔款,各地开始增加税赋。这年秋历城又发生瘟疫。南大寺讲学因捐助减少,办学举步维艰。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戊戌变法后人们思想开始出现混乱,南大寺讲学堂教育制度也开始出现争论。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义和团兴起,至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随着八国联军进入中国,山东虽有袁世凯保护,南大寺在此乱世中也不能幸免。面对混乱局面,讲学堂被迫停学,因缺少粮食,掌教、阿訇们只得离开。只留王仲林监守。
     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1月13日清政府颁布癸卯学制,加之5月1日袁世凯、周馥上奏请添开商埠。部分阿訇、学员因生活所迫去做生意,各地回坊因兴办新学缺少能教汉语老师,各地掌教、阿訇多被请去开学,南大寺讲学堂阿訇、学员也被争相聘走。王仲林连续十四年独自做掌教。
    民国初年受新思想冲击山东城乡清真寺普遍废除三掌教世袭制,民国七年(1918年)济南北大寺贴出废除三掌教世袭布告。随着世袭制度的废除,大批南北大寺培养的开学阿訇、海里凡开始做清真寺掌教。因对南大寺讲学堂制度熟悉,这些掌教开始在济南稍具规模清真寺开办经堂教育班,在本寺培养海里凡。小寺阿訇也开始举办学习班,传授伊斯兰教基础知识。
    民国三年(1914年)王仲林离职,南大寺原掌教黑广惠尚未回归,经商议聘请马成章为掌教阿訇、金福堂、赵启才为辅。随着各地回坊新学学生毕业,南大寺少部分阿訇也陆续回归。南大寺因久未修整,地基凹凸不平,墙屋倒塌。此时恰逢北洋政府第五师师长、山东护军使马龙标自北京归来,见此情景联络原左宝贵部战友马云亭,修缮大寺。马龙标首先捐出巨资,倡导西关众富户乡老,马云亭及众乡绅积极响应。这次修建主要是:一拆卸大门,加高台基,在其上重修一座砖结构邦克楼;二是在加宽中间甬道,甬道两边的栏杆用好石头立起,院内扩展扫清;三是修补二门台阶,并饰以彩绘。这次修缮工作因资金充足三个月既告完工。整修期间南大寺原掌教黑广惠归来,见这次没有对礼拜殿进行整修,经山东大学堂的教员朱春焘、南大寺乡老金光霞、黄相平、马得功等人提议,黑广惠、马春生等78人捐款修补“大殿周围明柱及抱厦砖地”。因适逢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加之开学阿訇大多未归,讲学堂未能恢复。
    民国十年(1921年)金福堂被聘为掌教阿訇,曹凤麟、马金生、黑广惠、赵启才等阿訇因讲学堂关闭看在眼里、急在心中。刚好赋闲在家的原济南镇守使马良急于挽回屠杀马云亭等烈士的声誉,于同年三月捐资提议恢复讲学堂。不足一月工程完工,南大寺讲学堂开课。民国十四年1925年成达师范成立后,南大寺讲学堂地位大幅下降,学生数量开始减少。
    民国二十年(1931)年9月18日随着日寇在东北侵略的开始,单一教授宗教知识已不适合回族教育发展。经掌教阿訇宫澹菴提议,南大寺建市立第十二初级小学,当年收学生80余人。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后市立第十二初级小学停课。
    民国二十八年(1939 年),因日寇入侵停课的济南公立学校开课,教学中有许多日寇奴化教育“洗脑”课程。为对抗日寇教育侵略,1940年济南北大寺掌教刘贵翔创办私立伊光小学。南大寺掌教林宝田同杨儒明、赵启才等阿訇及有威望高目商议后决定响应。不久南大寺创办穆汉小学开学时接收回汉学生100多人,分6个班。这两所回民小学均开设阿拉伯文和汉文课,经费开支靠筹集的乜帖和学费。因两所小学开设在清真寺内,日寇没有干预教学内容。抗日战争胜利后两所小学合并为穆光小学,校址在北大寺,学生100多人,分6个班。南、北两寺也放下纷争,共同以寺产房租为学校提供经费来源。
    1948年9月24日济南解放,解放后,开展扫盲运动,举办回族扫盲学习班,济南各地成立回民业余文化补习学校。南大寺开学阿訇们也被请去做老师。1949年冬,29岁的马德贵正式受聘担任济南清真南大寺教长职务。面对百废待兴的现状,马德贵一面同阿訇乡老整修寺容,理顺关系。一面与济南各寺阿訇和回族群众呼吁发展少数民族的文化教育事业,联名写了要求建立回民中学的建议,省、市政府高度重视并很快采纳,经研究批准,1951年9月济南第一所回民中学正式建立。清真南大寺专门腾出前后院北厢房3间,望月楼1间,以解决回民中学建校之初教室不足等困难。1960年济南回民中学更名为济南第六中学。1981年12月复名为山东省济南回民中学至今。
     文革开始后南大寺清真寺被关闭,宗教教职人员受到了严重冲击。以破“四旧”为由,石碑和建筑物遭到了严重破坏,山东省文物局中有识之士想方设法刻意保护,以马德贵为首的阿訇及高目把部分石碑掩埋地下,使之免遭劫难。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过拨乱反正。1982年南大寺恢复开放,由各级政府拨款,党和政府以及全社会的大力支持下,对礼拜大殿、望月楼、邦克楼及整个寺院进行了全面的维修,使这一古典建筑群焕然一新,重放光彩。
     1983年9月济南市伊协正式成立,1984年5月4日济南伊斯兰教经学院成立,院长马德贵,校址清真南大寺内。第一年有济南回中老师主教基础课程,第二年步入专业课后,主要教师有马德贵(1993年后由杨宝泉主讲)讲古兰、丁富才讲圣训、左文贵讲教法、李阿訇讲常识、前期外貌公司翻译刘庆宝(汉族)和后期山东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蔡德贵讲阿拉伯语(1993年开始语法由王官明主讲)、郑岱明讲政治、原《济南穆斯林》杂志主编马明(笔名伊牧之)(1993年改讲伊斯兰教史,语文由朱仲宽接任)教语文、武术名家周子和教体育(1993年由谢永军、哈乐之、马连棒接任)。1993年9月招收最后一批学员,院长依然由马德贵阿訇担任,常务副院长王官明。1997年最后一批学员毕业后停办。
    至此济南南大寺经堂教育停止。

发表于 2019-3-10 08:05:12 | 显示全部楼层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对于一个民族来讲,教育是这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回族教育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圣传真道网

GMT+8, 2024-3-29 07:24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