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542939|回复: 67

阮斌阿訇的译著《天方性理本经注释》目录及译文

 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1-16 18:45: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前言——————————————————————1
   译著者自序———————————————————1
   译者导言————————————————————【1——27】
第一章:逻辑体系——————————————————1
   第一节:存在——————————————————1
   第二节:本质——————————————————5
   第三节:现象——————————————————9
   第四节:现实——————————————————16
第二章:自然体系——————————————————21
   第一节:本质与现象的相互关系——————————21
   第二节:意识性与物理性的关系——————————25
   第三节:世界的时空观念————————————-—35
第三章:主观精神——————————————————43
   第一节:理性体现在生命中—————————————43
   第二节:理性体现在意识中—————————————49
   第三节:自我体现在反思中—————————————55
第四章:客观精神———————————————————58
   第一节:人类精神体现在物质财富中—————————58
   第二节:人类是思维与存在的统一体—————————62
   第三节:物质理性或人类意识性的帷幕————————68
第五章:理性精神——————————————————75
   第一节:通一即真一   ——————————————75
   第二节:数一         ——————————————81
   第三节:体一         ——————————————87
译名对照表————————————————————【92——156】

[ 本帖最后由 阮金达 于 2009-3-4 16:20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6 18:46: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阮斌阿訇的《天方性理本经注释》译文前言
前  言

《天方性理本经注释》是一部二百年前就驰名海内外的中国伊斯兰古典世界哲学名著。原书《天方性理》。清朝刘介廉先贤著。成书于1704年前后。包括本经(五章)和图传(五卷)两部份。当时,我国“经堂教育”只教授阿文,学生大都不懂中文,故先哲马联元为教授之便,把“本经”译为阿文并加注释和旁训,遂命名为《天方性理本经注释》。此后,马联元先哲增设中文一科,开创了中国经堂教育“中阿并授”的先河。现在,回族学者阮斌先生为适应当代教育之需,用现代哲学术语把阿文版《天方性理本经注释》译成明白畅达的白话文。从古汉语的“性理”到阿文的“本经注释”,再译为现代汉语的《天方性理本经注释》一书的形成,经历了近三百年。从中,我们也可窥见中国伊斯兰学术文化在不同历史阶段发展状况之一班。
“性理”结构微妙,义理深邃。它结合伊斯兰教认主独一理论与中国儒家性理学说集中论证了伊斯兰教关于宇宙起源,大世界小世界(即天与人),性与理之间的关系。介廉先贤为经立图,用图解经,因图立说,以图达意,构成一个宏大而又完整的体系。尤以两弓一弦,合而为圆为喻,生动绝妙地阐述了先天、中天、后天的发展联系过程。问世以后,在伊斯兰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备受中外伊斯兰学者和广大穆斯林的推崇和重视。
因历史的局限,介廉先贤受当时错误的天文学的影响,对于天文地理方面的论述,未免牵强不当。然而,瑕不掩瑜,“性理”以其典雅的文词,雄辩的论述,完整的体系将永远是人类文化园地中一朵灿烂的奇芭,放射出夺目的光彩。
十三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发出了整理出版少数民族古籍的通知。我们以此通知精神,把《天方性理本经注释》的泽文整理刊印500册,作内部发行征求各界人士的意见。
正如一切事物都处于不断完善的发展进程中一样,这个译本难免存在错误和不足之处。尚望各界明达之士给予批准指正,以便使这本译著正式出版时更趋于完善。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6 18:47: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阮斌阿訇的《天方性理本经注释》译文
译著者自序:

奉至仁恒慈的安拉之名

他是潜在的财富,从而自受于认识遂展开自我反映者!超绝哉。他凭它物反映而使原动精神之光衍射,于是所有奇光异彩的射线借助于原动光辉而展延开来,从第一物质的阴影借助于它而开始变易,然后一切有存在的事物凭它具有观念,并赋予造型。尊崇归于被特迁的,若无他一要事物不被创造的穆罕默德,以及归于他的后裔的持光明之道的门人,也当于他的有生力量的创建者们——圣门弟子。在赞颂安拉与穆圣之后,乞求者——哲理的尊崇者、哈吉,原藉是布哈拉的中国人鲁格曼之子——号称真理之光的穆罕默德先生说:的确,只要我反当代杰出的,具有丰功毪绩的,凭借编辑与注疏具有高度修词的,从而在中国获得声誉的精僻实学的博士刘介谦载(原安拉纯洁他的奥秘,指安拉发誓若无至对他即中国圣人)用典雅的汉语所写成的《天方性理本经》的原文洞察为内容真烊、遣词精炼、程序优美的,与此同时它具有祥而不繁、简而核从而能全面地阐述大小世界的一切事物的一部作品时,于是我便促使我的门生们背记了这部汉语作品。但是,对于他们来说此书有些含义,仍然是阴暗莫测的,因此,为了照顾他们的学习情绪,我决定用阿拉伯语翻译其汉语的原文。然后又因此书教益甚广,所以我又将其阿拉伯语原文进行了全面的注释与注疏,并用《天文性理本经注释》给它命名,这是因为它的原文是按五章的组合序编辑起来的一部作品。
译注者:马联元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6 18:48: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阮斌阿訇的《天方性理本经注释》译文
译者导言:关于马联元的《天方性理本经注释》
这部作品是先哲马联元用阿拉伯语译著的。本书的原作是一部古汉语的作品,因此,来历比较复杂一些,在这里为了简要叙述它的成书经过及其内容,我将它分为两个部分陈述如下:
一、本书的渊源
此书的原著就是中国伊斯兰教南京籍学者刘智先生用典雅的汉语编译而成的。它的书名叫做《天方性理本经》。与此同时他还编辑了为经立图,借图达义的《天方性理图传》。共五卷两本合计有六万多字,附图有六十九幅,此图与经对阅而相应生趣。刘智(1660——1730)乃是上元刘三杰汉英之子,他的字叫介廉,就是我国广大穆斯林所尊称的“刘介廉巴巴”。刘智先师少年从父学;习古兰经,中年时代他博览万卷并精通我国儒、佛、道的哲理,特别研究了宁明时代的理学思想。他一生致力于学习,晚期精通阿拉伯语和波斯语,他立志在全国各地征集伊斯兰教的波阿经籍,他前后汇集了近百种以上的伊斯兰教各种学科的名著及其注译,从而他用古汉语写出了很多作品,但是最有价值的要算《天方性理本经》及其图传此书约1704年前后成书和《天方典礼》约1707年成书,这两本著作可说是刘智先师的代表作,前者是伊斯兰哲学登峰造极的哲理论著,后者则是拴译伊斯兰教的律例和伊斯兰社会的伦理观念的作品。其次是《天方致圣实录》的译著,它主要是描述穆罕默德的生平、德性、圣统传略等。从刘智先生的生平来看他不愧为是一个博古通今,博大精深的伊斯兰学者。这是我所译的这部作品就是刘智先生在参考了数十种伊斯兰经籍的基础上汇集了我国儒家理学的学说特别朱程理学的论点用汉语编译而成,它实际上是一本哲学全书的缩写作品,此书的内容高度概括了伊斯兰哲学的一些精深论点,主要综合了伊斯兰教各学派的主张度加以谐和而写成。它既概括了正统派的朴素而纯正的信仰与其主要形式。事实上从本书的内容来看,他主要是吸收了苏非学派的极抽象的玄奥莫测的精堪哲理。这本书从清代流传到民国时代在这期间除了极少数懂得古汉语的伊斯兰学;者外,广大的穆斯林及其经堂教育的学生是很不了解这闻汉语作品的。其内容就更谈不上了,因为在我国特别是在云南的伊斯兰寺院学校里多数阿訇都是自己不懂汉文化也不让学生学习自己国家的语文文化,因此学生进入学校后他们仍然是一些汉语的文盲,从而去从事阿拉伯语和波斯语的学习的人。随着时代的转移在伊斯兰教内部造成了很多识阿伯语与波斯语而不识中文化的现象。这样一来就很难使经堂教育的学生获得知识的全面发展,可以设想一个不误码自已国家文化的人支从事两门外国语,从而要借以去研究宗教的各种学科,这是多么不易的事啊!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先哲马联元在他一生的经堂教育过程中深深感到学生赏尽了不识汉语的苦头。于是他决心将刘智编篡的汉语《天方性理本经》改译为阿拉伯语他将它合名为《拉图伊夫》并授与门生们,从而下决心首创中阿并授的经堂教育制度。在教授此书的过程中他仍然感到学生对此书玄奥莫测,难以授受,因此,他又将阿拉伯语的性理本经原文进行全面的注释,并附加上庞大的注疏,从而将原文与注释编辑起来形成此书于是展转流传至今。他将它的全名改为《舍勒哈•拉图伊夫》。现存这个版本大概是在回历的1320年(公元1902年)在印度鲁克脑北部的康布尔刊印的,也就是我据以翻译的阿拉伯语本的原著。
马联元先生(1841——1895)是云南玉溪人字致本,根据他在本书的自序和其注疏中透露他的祖先原籍是中亚布哈拉人,后来随着伊斯兰教向远东的传播而迁入中国的,大概他的祖先是大突兰语系的中亚民族是没有问题的了。马联元先生是一位伟大的卓越的中国伊斯兰教学者,他对云南伊斯兰教的经堂教育起着决写性的作用。在这一点上他做了了卓有成效的贡献,可以这样说他在伊斯兰教界是主张中阿并授的第一人,他在云南育出门生达一千多人,在云南有四位学者曾是他的高足和得意门生,他们对云南的伊斯兰教育起着普遍而持久的支住作用,整个云南三迤地区都存在他们的弟子和再传弟子,这就是所谓云南的“四大玉柱”的承先启后既往开来的作用。马联元先师的人格真可谓是“诲人不倦堪师表,呕心沥血育李桃”的品格了。他的一生是著书立说的一生,是创办教育的一生,其著作大小达三十种之多,他无愧为是今世师表和一代完人。他精通汉语和阿拉伯语以及波斯语,他用阿拉伯语注泽与旁注了马复初先生所编写的一整套词法、语法和逻辑从书,从而对先贤马复初的很多其它作品进行详尽的注疏,他写了一本波斯语语法学还用波斯语著述了多本伊斯兰教的简明基础律学,他按马复初先生的宿愿著述一本伊斯兰文化教本之四即修词学丛书,这本书当马联元先生出国朝觐时,曾获得一位麦地那学者的称赞,他用图解方式编写的这本修词学丛书,实际上是对中亚赛尔顿•丁的《修词学纲要》的高度缩写,马联元先生在杜文秀的支持下曾在云南昆明刊刻了木板式的三十卷大字古兰经,到如今仍广泛地流传达室在云南全少各地大小清真寺内,这是他的学生——书法家田家培以三年的功夫所写在的婉艉手笔。当1894年到来的时候他再次出国印度活动于孟买,他在国外著述和出版一部对十四世纪布尔汗•舍勒尔特•马哈姆德所著的《维戛叶教法》的缩写本《讨绥哈》此书现在流传甚广,简要地拴释了伊斯兰教法,社会法的内容。可是在1895年这位为伊斯兰教沥尽了心血的先贤,在印度孟买过早地与世长辞了,享年五十五岁。印度穆斯林为他建立墓志铭至今尚存。
二、本书的内容简介
(一)概说
本书的汉语原作分为五章,叫做《天方性理本经》五章约一万八千多字,他以哲理诗的方式循序渐进地陈述了宇宙的渊源和推论,及其事物的作用与反作用的过程,直到人类的出现,从而人类由主观精神的成长历程过渡到人类的主观精神的客观化——人类社会。最后在漫长、曲折的进程中使物质理性体现在人类精神意识中的一个全过程。这部作品分为五章来描述是有它的内在意义的,在这里作者视世界为三天,即先天、中天、后天,从而先天是逻辑的,中天是自然的,后天则是精神的,他又把精神分为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然后在主客体进行统一的基础上产生了理性精神,因此,全书从内容方面分为逻辑体系、自然体系、主观精神、客观精神、现性精神五个方面。于是在这个内容的基础上作者逻辑的分为五章来描述是很适当的。在本书的开头译著者马联元先生写一个简短的序言,陈述他自己的家世和称颂了汉语原作者刘智的高贵品格,及其哲理的精堪和重要性,最后他说明了为什么要将汉语原作者刘智的高贵品格,及其哲理的精堪和重要性,最后他说明了为什么要将汉语本经译为阿拉伯语的本经并加以注释和注译的原因。与此同时他用阿拉伯语给它合名为《舍勒哈•拉图伊夫》。我译为《性理本经注释》。实际上刘智编著的《性理本经》是一部包含着庞大体系的哲学全书的缩写,因为本书的第一章实际内容是讲逻辑体系的,而且很多是蕴涵着思辩逻辑的。第二章是阐述自然体系的就是说是讲物质理性的。第三章是描述主观精神的出现,主要指理性进入生命和意识的过程。第四章是讲客观精神的,主要是说人类在客观世界通过思维与存在的艰苦认识过程的统一性。第五章是陈述主观精神与客观精神的统一构成理性精神的出现。在本书第一章里主要是论述大世界的渊源和它的逻辑演化,它概括着四大环节即存在、本质、现象和现实。
(二)逻辑体系
1、存在
在存在的环节里又包含着三个环节即存在、特定存在、自然存在。这就是刘智能用“体”、“用”、“为”三个概念所表达的三个环节,或者叫它为“无规定性”、“原始规定性”、“二次规定性”。所谓无规定性就是体,所谓原始规定性就是体之动为“用”。而二次规定性则是用之行为“为”。在这里无规定性即是肯定性,就是说它蕴涵着“有”于自向,从而规定性就是否定性,同时也就是它自身肯定,因为自身等同就已经是差异,而相异的东西必须是相引的,所以存在它不能永恒地停止在纯存在之中。它要向定在和自为存在过渡和发展,而纯存在就是包含着否肯性的肯定性,而定在则具有肯定性的否定性,自为存在则是两者具有“根据”的统一,这种存在三环节的无限进展的过程,必然要凭借在相同与相异之间的东西为根据才能运动,这个无限过程进展的“根据”就是“绝对本质”。因为“根据”就是否定,而否定就是世界的开端。著者在本书第一章节里是这样写的“无始的存在的开端乃是无称的”,而“绝对本质”则是无着的,“唯有这个存在是绝对普遍实体”。在这里注释者接着写道:“这个无始的开端只是一种存在的实体,这种存在的实体从绝对我角度来说它由一切关系和一切推论的事物上是完全抽象的,甚至它从纯粹了的关系上也是漠不相干的”。在同一节里他又注释说“存在的真理乃是真一主体的现实性”。因为无规定性实际上即肯定性,但是有了规定性于是否定性就开始了。这样存在通过“体”、“用”、“为”三个同一本质而环节各异的概念演绎从而进入本质的三个环节,这就是绝对存在通过自我反映而过入它物反映之中,这是因为实体进展了的现实性就是主体。因此存在的东西一定蕴涵着往后作为一切事物的对立统一的那种“根据”既本质。所以本质就是存在的真理。反之存在则是本质的潜在,这种潜在是一种尚未展开的实体。是真一主体还隐匿着的无限财富。
2、本质
本质世界是第一章中的第二个环节,但是本质运动屯同样具有三个环节,即概括着物理性与意识性于自身的原动精神,具有分化性的物质理性和意识性、理与性相统一的第一物质。存在的直接性只有体现在本质的反思运动中它才成为一种间接的相对的东西而存在。但是精神本质作为存在的“根据”他只能体现在现象中,或者说百反映中它显示出本质性。因为本质潜伏着理与性两者,它自身就是一个原始理性,或原始精神或必然王国,实际上原动精神就是具有知与能的精神本质,所谓存在只不过是本质的自在形式,而本质乃是存在的自为形式,两者的统一则进展为一种事物的概念形态。本质的第二环节就是具有知与能的本质的展开为二的一种效果。著者在本书第一章第二节里是这样说的“根据它内含着‘知’与‘能’的原因,因而真一主体把它分化为‘精神意识类’与‘物质理发一类’两种普遍性整体”。这种必然王国的展开就是知与能的被区分、被判断,于是就产生了物性本质与精神本质这两种具有共性的东西或叫做“类”。而物性的本质乃是一种物理性,因此著者认为凡是合乎理性的东西必然转化为事物,凡是一切现实的事物就是理性的体现,这是因为理性是一切事物的共性,所以世界只是由于理性的所在,事物丧失了理性的现实性,其事物也就沉沦了从而转化为它物。物质性是一种物理性能,实际上事物是具有“能”这个概念的东西,因此物质性以物理性能体现在人类精神意识中,而精神意识是思维的主体,它以知性这个概念体现在物质性中,当“性”与“理”获得了全面性,于是“原始物质”就出现了。刘智在本书第一章第二节里写道:“于是在精神意识与物质理性的内含里‘自在物质’(性质)就留存下来”。这种自在物质就是本质世界第二环节的终结物,现象世界的开始物。然后它过渡到本质世界的第三环节。在这里著者认为存在通过三个环节的进展进入了本质阶段,这就是精神本质——实体由自在的存在方式进入自为的存在方式。在自为存在的方式里有了作为同一与差别的中项的那种绝对实体,从而由这个唯一实体通过思维意识性表现为一种内在的主观范畴,而存在的广延性凭借物质理性展现于外,成为客观性的内容。换而言之唯一实体只有凭借思维才能转化为主体,从而只有通过存在的广延性,其存在才转化为客体,即实体即主体亦即客体。意识是一种知性,而物质性则是一种潜能,但是在同一与差别的中介——“根据”的作用下,可以表述为:知与能自在地是同一的,但又设定它们为对立、矛盾的统一体,因为它们是发展了的思维与存在。前者作为一种知性的精神意识进入物理性中,这便是事物内在的主观概念,即主观形式。后者则作为一种潜能的物质理性展现于外在中,这便是事物的特殊性,即内容的客观现实性。所以理性运动是概念的三一运动,所以理性就是具有主客品格的要领性,就是存在与本质进展了的统一体,是显示出来的必然性本身。因此说存在与本质经过慢长曲折进展了的分化与统一就构成了相互反映的现象。著者在本书第一章第三节里写道:“人们把自在物质叫做第一物质,因为它是本质世界的终结,与是现象世界的基础”。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6 18:49:10 | 显示全部楼层
译者导言:关于马联元的《天方性理本经注释》
在现象世界里其开端就是第一物质的出现,而第一物质是大自然的原始素质,也是现象世界的第一环节。
3、现象
在现象这一环节里有六个进展过程:即阴与阳,水火与四形天体、无机与有机、动物、人类精神。原始物质是唯一实体凭存在与本质的范畴发展了的统一体。它既是存在与本质的统一当然就是知与能的统一,说它是统一的,那它必然是有条件的,对立矛盾的。在这里可以说第一物质的内在的知与能的矛盾,构成了宇宙演进的渊源。本书著者认为:知与能进展为“阴”与“阳”,由于阴与阳的格可以上朔上唯一实体的属性思维与广延性,因此实际上就导演出吸引与排斥本身。于是事物就是质与量的统一,即是排斥与吸引的统一,这就是一在多中——排斥,多在一中——吸引,因为必然性是千真万确的“一”,而或然性是“多”。或然性是必然性的自身设定,多是一的思维力永恒地统摄着排斥力的唯一必然性的自身,斥与引之所以成为永恒贯通着的那种园周运动乃是因为绝对必然性是一个绝对的真一,它是宇宙的重心,这个真一控制着整个宇宙运动的基调。这种基调的渊源就只能追朔到唯一实体的两大属性思维与广延。在这里著者在本书第一章第三节里这样写道:“然后阳性产生排斥,阴性产生吸引”。在同一节里马联元先生注释说:“在第一物质里天性方面它是舒展于外的,因为阳性的渊源乃是属于能量的影响,而能量则是一种从能源作用于外的那种现象。而阴性在天性方面乃是收敛于内的。因为它的起源是属于知性的影响,而知性则是一种把握于内在的概念性”。原始物质中的质与量实际上是一种程度,事物有了这种结构它已经是一种物质现象了。正以在本书第一章第三节里注释者说:“真一主体要创造这个现世界时他就创造出事物的本质,即创造出第一物质的本质,接着真一主体以庄严的意念观注着它,于是物质开始稀释而消解,从理智之爱的威严上转化为两半,一半为水,另一半为火”。照著者与注释者看来,水与火是阴与阳的产物,从而水火的对立统一产生了气与土,于是就构成了现象世界之母——四行。在这里宇宙天体成了四行产物。然后气体逐渐上升形成宇宙天体的中枢和枢纽,而火则形成宇宙天体的星球,水土则形成了海洋与大陆,接着由四行素质的化合与分解产生了“三子”即无机物、有机物、动物。这就是著者所说的矿、植、动。而四行与三子构成了物质世界的七大素质。这就是由本质领域进展而来的东西,因为本质一定要表现为现象,没有无现象的本质也没有无本质的现象。本质的共性体现在现象中是一种物质理性,本质的共性体现在精神中就是意识性。当世界的一切事物进展到动物出现时,物质理性的展现已经是登峰造极了,因为本质体现在动物中只是一种自我意识性,即“欲望”,动物的意识永恒达不到理性意识,于是动物终究是动物,因此长期地不能认识物质理性,也就无所谓达到思维与存在的统一了。因为精神本质要认识自身,只能通过认识物质理性来完成,于是精神本质就必然要上升到把自身体现在人类精神中,从而才能实现认识一切事物的全过程。因此人类就必然要出现了,因为人类精神作为一个思维与存自在地是同一体的主客关系,是完全可能达到意识与自我的统一体——理性意识的,因此本书著者认为精神本质体现在物质中是物质理性。从而精神本质体现在动物中是一种知觉性,在人类中的精神本质即是一种精神意识。物理性与精神意识性的统一就消解在真一主体内在概念这个必然性中,否则将永远执着一个差距从而陷入宇宙的一切可能性的偶然中。唯一实体是一种共性,它凭借思维属性进入个性中,又凭借存在的广延性而沉沦在特殊性中。因此,它的思维性在存在阶段乃是一种规定性的意念,在本质阶段是真一反映的唯一“根据”,在现象中是形式,在实在中是原因,在概念中则构成完全的主体性。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6 18:49:59 | 显示全部楼层
译者导言:关于马联元的《天方性理本经注释》
4、现实
在本质阶段里,思维着的主体进行着无休止的自我反映与它物反映,在这种过程的不断统一与丧失就构成了原因与效果的出现。因此,著者在本书第一章第四节里这样写道:“一切事物的本质只能借现实性而体现出来,反之现实的事物一定要据本质才获得产生”。物质的七大要素的产生及其转化为一切事物的共性,这种共性就构成事物的“类概念”或普遍性。一切事物通过这种共性或普遍性的演绎而产生了“种属”与个性和特殊性。在这里著者在第一章第四节里写道:“因为凭借物质七要素的展开,于是真一主体使之发生了各种不同的‘类’的演绎”。事物的类正是事物不断演泽的各种共性,事物的个体性尽管各有千秋乏乏不同,但是它的区性始终是如一的。本书的注释者在第一章第四节里说:“这是因为每一事物都只有一个据它而存在的本质,而这种本质对于人类说来说是精神意识对物类说来说是物理特性”。因为一切事物只有进入它的概念中才具有现实性,这就是实体通过它的绝对否定性及其因果关系、作用关系而实现。因为一个实在的东西,其实体性只有在它物之间才可能得到体现。因此理性或真理只能把它理解为唯一的实体,同时也要了解为主体才能体现出它的现实性。所谓“现实”就是只有把实体表述为活生生的主体,从而建立为无限否定而又自我中介的那种东西,这样的存在才是一种现实性,才是运动着的主体,才是真正的绝对,这就是宇宙的绝对关系整体,是作为“必然存在”的真一主体所把握和控调的绝对必然性。而概念则是这种关系的“缩影”。实体进入主体乃是一种存在的客观性内容进入思维的主观形式。作为人类来说只有通过这种坚贞不屈的而又辛勤苦练的体验,才算是对绝对必然性的消解、思维、意识。这样才能使主观性与客观性统一起来,这就是在实见中思维与存在具体原统一,也就是本书所阐述的“体一”。所以著者在本书第一章第四节里写道:“然后当真一主体全美了本质世界与现象世界时,于是他就完成了创造大世界的使命”。本书的第一章主要是从纯粹逻辑性方面阐述了世界从“存在”的直接性进展到本质领域的间接性从而转化为“现实”。经过了四个五一节的不断演绎达到大世界的现实性,这个现实性就标志着实体走进了主体从而凭借偶性这个绝对力量及其因果性和相互作用性而把精神意识和物质理性推进永恒运动的绝对直观中。这就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
(三)自然体系
1、本质与现象的关系
本书第二章主要是叙述自然界物质的特殊性,因为物质理性,可以说是事物的末有特性,而动物的精神意识实际上是一种感性确定性,因此,可以认为感性确定性是动物的特歹性,而理性意识则是人类的特定性。理与性进展到最后,真一主体导物理性与精神意识性于绝对必然性中。本章就是阐述自然界的一切事物的特殊性——现象与其内在性的一切关系的。因为真一的德性乃是贯穿一切物质与精神的一种纯粹理性。正如著者在本书第二章第一节里写道“当真一的实体自我反映时,一切事物的本质开始显现,与一切事物的理性与感生的观念形态凭借真一的能力而转化为一种被直观的东西”。真一的这种纯粹理性通过绝对自我的主观概念过渡于外。事实上它是由自在的实体进展到自为的主体,于是精神性凭借真一这个必然存在的主体的意念而被表述内在的主观概念形态,从而这种纯粹理性才以概念的方式展现为精神的、物质的一种外在概念运动。在这里著者认为:这种纯粹理性体现在一切精神与物质运动中乃是一种绝对必然性的象征——概念。这是因为概念体现在事物中它即是一切物质属性,也就是物理性。在人类社会中只有提高不到要领式的物理性及精神意识性,却决没有摆脱概念式的那种物理性和精神意识性。概念体现在精神中它就转化为精神意识性,而物理性和意识性发展了的统一才构成反回的纯粹理性或“绝对知识性”。这种理性的运动方式即是事物的概念本身。换句话说这种理性运动方式就是事物概念的普遍性通过特殊性而使自身转化为个体的东西,这是一种由抽象到具体的来降过程。或是一个具体的个体事物凭对特殊性的消解而使自身上升为普遍性来认识,这是一个由具体返回抽象的逆运动叫上升运动,所谓上升运动说是人类的“体一”之功。这两个过程是同一、区分判断、从而又互为中介进入推论而返回于物质的运动过程,因此任何精神的与物质运动(包括人类社会的伦理观念)都必然地要循序就范,一点也不能漏网,如果人类的育母——地球不按照纯粹理性所赋予它的物理性去作概念式的运动,那么它必然因触犯理性而随时有可能堕入太空从而砸得粉身碎骨的厄运。发呆作为高等动物的人类不按照理性所赋予它的精神意识性去从事活动从而努力达到理性认识,而是以自我意识一意孤行去开拓他的一切事业,那么,他将因触犯理性而碰得头破血流并转化为一场悲剧,从而作为真理前进的一个片面而被抛弃一旁。这里它只用为真理运动的一个别具生面点缀着真理大道的景观。在本书第二章第一节里刘智先生是这样写的:“一量精神本质与物质形体统一了,从而两者转化为形态时,那么真一主体的德性在其中便体现出来,但是这种德性在人类品格中是以知性与能力的概念而命名,在一切物质界的品格则是以物质属性的概念而命名”。真一的德性就是纯粹理性,它主要表现为知与能,因为本质与现象的统一实际上是知与能这两种德性的统一,因为“知”要体现在“能”中,“能”到凭借“知”作为概念形式,每一个这种统一就是对真一主体德性的具体体现。但是真一的本质是一致的、同一的、而他的德性则是殊多异化的,作为一切事物包括人类与动物都是真一德性的表征,或质地,而这些物质性和人类意识性的不同乃是因为它要符合德性之变迁的。在本书第二章第一节里著者写道:“因为真一的绝对本质是绝对同一的,而它的德性则是珠多各异的,因为德性的表象乃是要符合人类环节变化的”。作为真一德性的纯粹理性在人类的范畴内则表现为人类的精神意识形态,但是仅仅就其纯粹精神性来说它是同一的,然而这种同一的精神性如果它不体现在人类意识的个体形态中,那私谁也不理解精神到底是什么。因此,精神必须通过人类的自我意识这个范畴,其精神才能转化为自为的精神形态。但是由于人类的个体意识性的差别所在,于是精神意识便函表现得珠多万状了。著者在本书第二章第一节里说:“人类精神是同一的而精神意识性则是矛盾的,因此,一部份转化为愚昧无知,另一部份人类则转化为开化有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6 18:50:45 | 显示全部楼层
译者导言:关于马联元的《天方性理本经注释》
2、意识性与物理性的相互关系
作为人类的精神意识和物质理性的统一来说,由于这种统一来自最高的对立,因此,它的统一是最艰难的,因为它是思维与存在的分裂而展开为物理性与精神意识性,所以它的统一必须要用思维形式去克服,去统一,这的确是一件相当不易的事。可以认为:这两者的统一实际上是知与能的统一这种统一就是唯一实全,就是绝对,就是精神。那时它凭借思维与广延这两个原始属性进展为知怀能,从而是理与性,然后经过两者的统一构成了第一物质,它标志着逻辑世界的终结物质世界的开始。在第一物质中性与理转化为阴与阳,由于质能关系产生了斥与引、于是出现了质与理,这样水、水、气、土四行产生了,从而派生出三子即无机、有机、动物、然后形成物质七要素这样一来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出现,这就是唯心史观一实体的思维与存在这两大属性的分道扬彪,各有发展的“效果”。这两大世界来自唯一 体,也返回唯一实体,它来自最高的分裂也回归到最高的统一,但是这个成长过程是由曲折而漫长的,即是说它通过逻辑体系、自然体系、精神体系三大历程。理即物质世界,性即精神世界,于是理在自然中,性在精神中。在自然阶段乃是性在理中,从而理又在性中,这两者本来说是同一的,而分裂只是为了认识自身,而设定起来的主体与客体越走越远,越远越疏,甚致达到残忍、冷酷。只有当人类的意识性完全体现在物质理性中两者才又重新认识而统一起来,唯一的知识才出现,最高统一才算完成。但是人类的精神意识是矛盾而统一起来,唯一的知识才出现,最高统一才算完成。但是人类的精神意识是矛盾的,而物质理性又是万般差异的,从而物质理性则是凭借存在、本质、概念、判断、推论为方式的一个自我的必然过程。这是物质从存在进展到推论的自我演绎的必然性也就是物质属性。而人类的精神意识要提高到自我与意识的统一才能构成理性意识,才能使它符合物质理性,换言之才能与物质理性统一起来,因为认识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扬弃主客之间的过程,这样人类的认识才算达到逻辑理性化,此时人类对一切事物的判断与推论,在自己的识见中都是透明的、清晰的、知道全称与特称的,对事物进展的主谓变化是完全消解的,也就是说此时对必然性的事物,人类没有保持任何认识上的差距,因而感觉不到偶然性,也体验不到宿舍情素,这就是偶然消失在必然中,相对自由消失在绝对自由中。著者在本章第二节里特别强调在四行,三子之后出现了人类,因为创造宇宙的目的是为了人类,人类的目的又是为了对真理的认识,他一再阐明这样的论点:即人类是四行与三子的结晶,因此在人类自身中具有来自物质理性的七大“精神财富”。这是因为九大天体的物质特性在人类自身中皆全部具备,说人类个体性是一个小世界乃是因为在大自然界里的一切都将在人类身上获得全面的反映,因此著者在第一章第四节里说过:“信士是信士的反映体”。他又接着写道:“因为人类是一切物质性的终结,所以在物质性里所具有的一切特性都可以在人类自身上得到反映”。著者还认为:本质的东西要凭借相对事物才得到反映,共性要放在个性中去体现,而个性要从特殊性中获得认识,从而使自身上升为普遍性。对宇宙这个庞杂多样的整体的认识,就是一个无休止的扬弃主客对立的关系的问题,因为唯一实体凭借两种属性使自身转化为思维着的主体,同时也就是思维的对象——客体。实体自身作为一种永恒存在共性渗透于世界的主体与客体之间充当着自我否定又自我中介的全过程的“力”,这种力实际上是一种偶性,但它是一个完整体是“一”。这种力就是一个可以使人类无休止地认识但又将永恒保有一个认识上差距的那种绝对必然性,它是斥力又是引力,所以它是一但又是多,因为世界只是一个思维着的整体——概念,所以唯一实体是一种绝对的普遍性,而思维着主体就是作为必然存在的个体性,而存在着的客体则是一种特殊性。除此之外世界上什么也没有,世界的结构就是一个高度的“理性概念”的结构。也可以作这样的理解:唯一实体是一种绝对的“同一性”,而思维着的主体作为本质乃是一种“根据”,而客体则构成了一种差别性,因此,世界是在实体的自我关系中。每一个人类的个体性是集物质精华与精神意识于自身的活生生的思维着的概念形态,断说人类个体是一个小世界其由所是。人类的出现乃是标志着逻辑被自然否定的到来。人类自身也和世界一样是一个由共性、个性,特性所构成的,从而在自身内具有无限否定与自我中介的运动着的精神是“知”与“能”的统一,也是性与理的统一,不过性是主体、理是客体。按照现代的说法就是精神是思维与存在的统一,不过知与能也是思维与思维对象直接进展而来的东西,因此,人类的出现就说明精神的出现,仅仅从精神这一点来说很可以认为人类就是活生生的思维与存在的统一体,不过它还处在自在中的统一罢了。因此人类乃是活的精神实体。但是著者又认为:人类的精神意识却又分为九个品格,因为精神是同一的而个体意识是矛盾的,因此他认为至圣的精神意识就是知与能的统一。大圣的精神意识则是对知与能的任意而用。钦圣的精神意识乃是顺服于真一的使命。而发出呼呈,宣传正义则是列圣的意识性。凭借知与能达到一定企图与期望乃是贤者的精神意识。凭借知与能从事认识真理乃是认识者的精神意识。凭借知与能从事于守乘护道者就是修士的精神意识。凭借知与能而寻求崇拜者乃是顶礼膜拜者的精神意识。把知与能运用于自我的欲望者乃是犯罪者的精神意识。上述这些论点表明人类由于个体意识性的不同,而在知与能的结合上也就各异了,换而言之人类对于事物认识还有待于意识与自我的统一,即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至于大自然的物理特性著者也认为是多种多样的,他认为物之性为理,因此物质属性也来自知与能,天体的性能各有千秋。宇宙中枢的性能是代行衍生,而世界的枢纽的性能则是集绝对必然性之力平衡着各天体。土星使一切生物从无到有的显现;木星使一切偶性生机与显态;火星使物质由小变大;太阳显示出事物的特性与其精华。在这里注释者马联元先生还认为太阳比地球大一百三十万倍,而它离地球的距离约一万万六千万公里。刘智认为分子的化合与其矛盾的统一是金星天体的作用所在。物质稀密的转化则是水星天体的特性所致。一切事物的变态与其转移,更换是月球天体的变易所在。四行与三子的特殊性是最基本的物质理性,气体的特性是运动与生息。火的特性乃是一种生机的动力。水的特性是稀释和滋润。土质的特性则又是一种孕育与生机的负重性。无机矿物是一种稳固性。有机植物则是建树性。动物的特性是运动与行走。刘智还认为物质属性是物质不可缺少的,物质丧失了它的属性,也就丧失了它的存在。于是他在第二章第二节里写道:“每一种物质属性都是一切有形体的物质所必须的。因为种子的生机要借四行孕育与九大天体的动力,并借太阳和星球体的显照”。本书有关对自然界的认识尤其是对天体演化的观点基本上是脱胎于古代的托勒蜜的天体认识观念。这种起自埃及亚历山大的天文学说体系曾统治着人们的思想多少个世纪。公元初的基督教和中世纪的伊斯兰教对于天体认识的学说准确地说只有承先,却无启后。到了十九世界末这种学说依然如故。在这本作品里充分反映了这种学说的存在,特别通过注释者的注释和流疏就很清楚了。在自然体系的一章中,他强调了地球中心的学说和把太阳确立在第四天体里,及其把宇宙枢纽的空间认为只有恒星天体存在 ,从而断说七大天体在围绕着地球旋转,这里确有一个月球体在绕地旋转,但是这种地球中心说只要把太阳与地球的位置对调后就与现代的天体学说相近了。不过可以认为在整个天球之间只要观测者固定任何一个座标其观察天体运动的数值将会是接近的。著者在本书第二章第二节里是这样说的:“你可以直观同着宇宙中枢由东向西或由西向东运动着的整个天球体,从而时间的转移与空间的变态出现”。在马联元先生那里是这样写的:“因为太阳在一年内绕行一周。而月球是一月内绕行一周。水星绕行一周是八十八日。金星绕行一周是二百二十四日。木星绕行一周是十一年。土星绕行一周是二十九年。而火星则是三百二十二日绕行一周。刘智先生认为:整个宇宙间的各部位均处在一种闭合的关系之中。这种关系包括因果性、作用性,但是这些关系均闭合于实体的自我关系中。在这里马联元在本章第二节里说:“真一意向的矛盾就是因为自我反映的矛盾,在这里的结论是一个作用与反作用,原因与效果的相互作用关系中一个整体”。他又接着写道:“因此,在《麦加的启示》一书中人们把这些相互关系叫做“自我起结”的命题。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6 18:52:06 | 显示全部楼层
译者导言:关于马联元的《天方性理本经注释》
3、世界的时空观念
在这里著者是这样认为的:四行的素质即是真一四大德性的现实的作用性(生命、知、能、创造)的体现。在著者看来生命在于运动,而“气”即运动,所以气是生命的象征。而“知”这个概念是在孕育中,水质具有孕育之天性,所以水质是知性的象征。炎是一种高热体,而热极生能,所以火是一种能量的象征。至于土质是一种育型性,因为土是使虚无变易的温床。所以土是创造性的象征。四行的素质凭借四大德性的反映而使之定在。并使之相互交替和相互渗透。于是四行确立为四向,这就是东、西、南、北向。所谓东南西北就是气水土火的空间定向,著者在本章第三节里是这样写的:“通过四行素质的空间定在,于是四向就有了规定性”。在同一节里马联元又注释道:“真一凭借四行质料的混合,及其四行质料对空间的冲满形式而孕育着全宇宙。实际上四行质料就是凭借四大德性的显现与其冲满空间的形式而孕育着全宇宙”。刘智认为,四行的定向具有了窨模态,而四行的交替运行则产生了时间观念形态。于是整个天球体的相对运动给大地代来了四种时态即春、夏、秋、冬四季。在刘智那里把四季的成因说成是真一的四大德性的体现。在大地上寒来署往乃是由太阳在黄道带间的运转所在。把黄道带区分为十二宫,而太阳在黄道间运行三宫为一季,在这里把地球公转的轨道理解为太阳在黄道间的轨迹。真正追朔起来地球中心和太阳绕地运转的判断决非来自古兰语。在古代闪民族的天文学起源于美索不达来亚的古巴比伦,在中世纪伊斯兰教的天文学说也和哲学、逻辑学一样都导源于希腊化的作品。到了公元第九世纪伊斯兰教的学者就翻译了托勒蜜的《天文集》,因眦,从早期到近代的伊斯兰天文学可以说都是被禁锢在这种学说之内的,而古兰经中并无什么明文对这种学说赋予理论上的最后根据。在这里可以引证一段古兰语加以说明。在《古兰经》第二十七章第八十八节里这样写道:“你可直观你认为是恒定的山脉而它却是似云飞渡的山川”。按照这段古兰语的示意即是指地球围绕太阳的轨道飞施不息,但又飞施不动。地球经历了多少次沧桑之变使高岸易谷深谷为陵,从而生命开始了,进化着。人类出现了,思维着。往后摆在人类面前的是一个庞然自若秩序井然的大自然界,也就是本书本章所讨论的特殊性。人类面临着这个庞然大物却自古至今都在呕心沥血地在认识着,在格物致知它。作为人类这个整估乃是真一的理性概念的合题,因为作为共性品格的逻辑理性进入作为一切特定性的绝对理性直观——自然界从而两者的统一构成了作为整体精神的一切个体性——人类。世界上除了这个伟大的理性概念外什么都不存在。这就是真一的理性三态即逻辑态、自然态、精神态。人类精神是主体与客体的统一是思维与存在的直接统一体,是具有精神的,但是由于精神是体现在人类个体性中的,又因为人类自我的意识性是不同的,所以作为认识理性的异在——自然界的特性来说还要通过长期坚苦的体验才能从识见方面使主体与客体统一起来。但是这种任何不是靠一个人的生命和对一事物的认识所能完成的。因此在人类认识真一的长河中是以概念式的认识运动而前进着、思维着、对立着,这就是人类认识运动的格——否定之否定。这是一种主观思维,不!它是事物自身的概念判断、推论的自在、自为和自在自为之所在。这是客观存在。在这里思维即存在,存在即思维了。这样一来主体与客体在识见方面也就完全统一起来了。纵观认识过程的坚巨,所以我们不要过多地指责人类历史上对自然界的错误认识论者如对小小一个费尽心机的托勒蜜的地球中心说我们用不着下功夫地支批判,因为没有过去也就无所谓现在,且不要说在人类历史上任何一种学说到头来只能作为一种片面的东西而被抛弃掉更不能用现代的观点甚至用量子力学的理论去要求古人。至于在历史上一种错误的学说出现却被当代的那些认为对自己的统治有利从而对这些错误论点中以支持,甚至用铁血政略进行专衡的暴君则之揭其内在之阴谋,而持之以恒。不过真理运动的脾气是一个三一运动的概念形式,它是利用一个片面去克服另一个片面,并具而有之成为一个誓时的,有条件的全面共体,然后又迎接自身的分裂对立,矛盾从而克之加以统一,这就是真理的过程。在这部作品里著者和注释进对自然界的认识有些东西未勉有一点牵强附会,在本章里他提出这样的看法:认为天体有七层因而地有七洲各天体对七洲大地有着独特的影响,于是使各大洲的人类性格从属于七大天体的影响。他们还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现象细究起来只是真一本身的一种反映,因此他在本章第三节里是这样写的:“一旦你在一切物质体形里仔细体察,并在其体形的内在里获得了判明,与此同时只要你直观它的外在形态,从而你就理解了事物的内在本质,那么事物的本质与现象不是别的仅仅只是真一主体的反映”。在同一节里这位注释家马联元是这样写的:“因为一切事物的现象不是别的只是一切事物的本质的形态体现。这种现象也不存在,除非要真一通过主观概念在“反思反映”里的相对反映,从而这种主观概念只能是在主观知性里凭借真一的自我反映而显现”。接着马联元先生引用《拉瓦一哈》书中的话说:“不然实际上它只是一个本质,而外在与内在,开端与终结都只属于这个本质的一种“关系”、“推论”,而它既是开端又是终结,既是外在,又是内在”。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6 18:52:58 | 显示全部楼层
译者导言:关于马联元的《天方性理本经注释》
(四)人类的主观精神
自然是有机物的源泉,生命的温床,精神的中介,即是推论的中项,因此精神是逻辑与自然的统一。而人类就是这种活生生的思维着的精神主体,要具有这种活生生的思维着的个体精神,必然要使共性体现在愈来愈中它才产生,出个性的意识性,因为思维是脱胎于生命的。因此,思维着的个性是要靠生命来完成的。
1、理性体现在生命中
人类是种具有生命的活的艺术品,一个有生命的个体只是一个自在的统一体,但却不是自在而自为的统一体。因此,个性就是一种性命。这是说生命是潜在的精神,但还不是思维着的精神,却又是思维着的细胞。因此生命是精神的直接性这种直接性只有等待人类精神出现才能抛弃之,从而构成哲学的起点。理性是宇宙的共性。它的成长历程乃是一种进展。因此理性在存在中是“同一性”,在本质领域中是“根据”,在概念中是“自由主体”,在自然界中是“物理性”,在全宇宙中则是万物的“共性”。在生命中是“个性”,在意识中成为“精神”,在人类社会活动中乃是一种伦理观念的“实体”,在科学中是“物质概念”,在自然宗教中是“知性思维”,在艺述宗教中是“反思思维”,在天启宗都中是思辩思维,在哲学中则构成“纯粹理性概念”。著者在本书第三章第一节里写道:“崇高的理性汇集了宇宙的精华,然后从中造型了人类之父”。接着马联元先生注释道:“真一主体在四万年中的一瞬间将阴影王国财富中的崇高性质置入此精华的土质中”。在注释者看来,理性显现在生命中便转为个性,就是灵魂。在这里人类的主观精神展开它的成长的生涯,往后的进展就是人类个性的自我意识的成长历程,但是人类的个性生命负有自身的统一性和成长生机性,即与自然界协调而衍生,从而延其自身之“类”的天赋之责。正如在本章第一节里著者写道:“至于男女性的婚期右侧有胡须显现与乳部突出。然后就通过双方配偶与孕育,从而族类与部族产生”。我们知道这种“族类”的构成过程也还是不能完成人类生命的间接性,因为生命在直接性的主客统一里只不过是一种动物而已。所以人类的生命就必须进展到间接的、分化的又以自身为对象的统一体里——意识的精神。在这里著者与注释者还认为:生命的自在阶段和生命的进展过程,他们认为生命的开端是从一滴精液开始,这就是小世界的第一物质,它是一个蕴涵理与性于自身的原始性。在这个生命的开端里,“性”在“理”中,这是灵与肉的统一物,也是主体与客体的潜在体。这是生命的自身运动,而生命是主客体明白发挥出来的唯一基础,没有这个生命的基础也就无所谓哲学的起点和人类认识了。著者在本章第一节里写道:“至于孕育的开始只是一滴精液,从而这一滴精液乃是潜在于父背的“种”。然后它排入母体子宫中,的确推论它的现象乃是连接着精神本质来降运动的;推论它的“性”则是贯通于现象世界上升运动的”。本书第三章主要是阐述人类的主观精神。即人类主观意识的成长历程。有生命的人类个体从“性”与“理”的结合构成生命开始到物质实体与精神实体(心)的形成,从而外在的五个感官与内在的五个识觉的定型。换言之,由自我的有机运动开始扩展到与客观无机界取得联系,这时的生命只期待着“理性”显现在意识中即精神。自然界达到生命的出现已经具有动物精神了。但是理性体现在动物中还处于不自觉的精神,于是生命必须抛弃自己的直接性,从而进入自己的间接性运动中,才能获得明白发挥的主客关系,这样大自然就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于是作为特殊品格的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必须通过安全活生生的人类个体性使自身上升为普遍性来认识,这就是事物从具体向抽象返回,这种返回运动就要期待集物质理性的认识大成于自身的人类精神出现。从这个意义来说人类乃是一种逻辑事物与事物逻辑的体现者,它是逻辑与自然的统一,是思维着的概念,是知与能的潜在体,性与理的主客体,当然也是从事认识的“自我”。是沉沦在宾词中的主词,等到它理解了宾词即是它自身的对象时,于是它已经丧失了主体的身份转化为唯一的实体了。因此著者在本章里着重陈述了事物由抽象到具有进展而来的一切物质理性只能经历了漫长的进程后才将理性体现在生命中,从而生命克服掉自身直接性进入意识性时,于是九有可能获得事物的体验、归纳、推论,从而上升到光辉的顶点即是思辩的理性认识。但是光是性命也无法体现自然界的物质理性,因为在这里实际上只是理性体现在一种动物中而矣,这即是一种灵魂。而动物支不能认识物质理性的奥秘。这样理性必然要进入意识才能获得“人类精神”。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6 18:54:01 | 显示全部楼层
译者导言:关于马联元的《天方性理本经注释》
2、理性体现在意识中
人类本身是一种有生命的意识的艺术品,因此生命的灵魂必须体现在意识中才具有认识作用,换而言之精神要通过意识才能体现自己的精神,这一节主要就是陈述这个命题的。于是著者认为世界的物理性只有进入人类精神的整体中,这种特性才有可能被理解、被消溶、被统一、被判定、被归纳,使之上升为理性的东西来认识,但是作为灵与肉统一的人类个体只是直接的生命体,只具有动物感,这是因为在生命中的理性只被表述为灵魂。反之在意识中的精神则被称谓为理性的自我直观。著者与注释者认为:理性在自然界里就潜在着。在矿物中无机精神,在植物中是有机精神,在动物中是生命精神,在人类中是意识精神,在完人中是理性精神。不过环节的不同,理性形态也就不同罢了。他还认为在人类的胎儿时期已具有先天精神了。于是他在本章第二节里写道:“一旦真一主体完成了胎儿的体模与一切有机器官时,于是同着它是蕴涵着全部理性的精神实体的那种先天精神出现了”。在这里马联元先生注释道:“这里即是指无机精神有机精神、生命精神、意识精神、完人精神、原动精神,但是这些精神只有在它自己的机遇内才有可能出现”。在这一节里著者强调了人类在胎儿时,它的感觉与理智的发生、进展、与显现的情况。他认为在意识中的精神是自在地蕴涵于一滴精液中的,而精神的上升运动也具有六个环节他还认为精神在客观时态中也有六个环节。即乳童、儿童、少年、青年、中年、老年。正如著者在本章第二节里这样写道:“这个精神乃自在于点商精液之中,然后精神同一于精液而潜入母体子宫中,然后据依精液形态的不断变化,从而精神——象征也不断运动,直到真一全美了它的全部体形,于是它才展现出精神的影响力,然后胎儿呼吸着气与血”。往后胎儿借气血进展而获得坚固性与确定性,这就是无机精神之所在。然后通过有机精神与生命精神,于是胎儿有了生机和活力,而生命的活力来自心房,它是生命精神的归宿,它把一切养分输送到人身各部位,并上升到大脑。在本章第二节里著者是这样写的:“运动通过它而发生,当养分的精华从心房上升到大脑时,于是知性意识和感性意识凭借它而出现,这就是意识精神的影响所在”。著者还认为大脑是人类思维的命脉,在注释者马联元那里是这样说的:“至于大脑则是一切动脉的总汇,而一切器官的力量蕴涵于其中,感性意识通过大脑从外在性发展到内在性,而理性意识则通过大脑从内在发展到外在,因此借大脑的力量为中介使内在的器官与外在的器官有机地联系起来,好像对于心房来说大脑是汇集一切的总机关”。注释者还认为外在的五宫和内在的五觉及其它的所有力量乃是起自意识,他所指的五官即观、听、闻、尝、触。五觉即联合感觉、形象思维、抽象思维、记忆办、理性思维。其它的力即动机力、运动力、欲望力、恶力。他把大脑分为三个部分,因此他在本章第二节里写道“因为大脑有三个部位,前脑、后脑、中脑。理性思维在中脑里,联合感觉在前脑首位,形象思维在它的后部,而联合感觉是形象思维的财富。抽象思维在后脑的首部,记忆力则是它的尾部,但是记忆力是抽象思维的财富”。在这一节里著者和注释者所探讨的不过是人类精神意识的进展。实际上人类在这一阶段只是一种感觉确定性,或理智与知性,此乃精神一般,因为它否认现实为自为存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圣传真道网

GMT+8, 2024-3-29 23:14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