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137396|回复: 12

[其他学者] 从土耳其的经验看伊斯兰式的和平与非暴力解决方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9-2 19:12: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清真绿茶 于 2009-12-5 20:04 编辑

作者: 泽济•撒立特普拉克, 俄亥俄州,克里夫兰,约翰 卡罗尔大学

本文将通过考察土耳其的经验来讨论伊斯兰式的和平与非暴力解决方式。 第一部分将探讨古兰经和圣训在和平与非暴力方面的论述。第二部分将列述一些通过自己的教导来促进和平与非暴力的土耳其的伊斯兰活动家们,如苏来曼·黑而密·涂纳汗(Suleyman Hilmi Tunahan 1888–1959)、麦赫麦德·扎黑·考图(Mehmet Zahit Kotku 1897–1980),尤其是贝度则曼·赛义德·努尔西(Bediuzzaman Said Nursi 1876–1960)和法土拉·葛兰(Fethullah Gülen 1941– )伊斯兰的本意是和平与顺服。穆罕默德在描述穆斯林时说"一个穆斯林就是不以自己的手和舌伤害自己的兄弟同伴的人。"伊斯兰的核心价值观为伊斯兰的非暴力传统奠定了基础。伊斯兰关于非暴力的原则,先知有著名的论述,"La Dharar wa la Dhirar,"意思是说,"我不犯人,人不犯我4。"在现实生活中,先知身体力行,是和平与非暴力的典范。他从来没有以言语和行动伤害过任何人。在他的教导中,禁止针对任何生命的暴力行为。尽管在他和他的追随者们受到伤害时,他也还击自卫,但是一旦有可能他就取和,甚至不惜冒着生命的危险。这方面的一个例子就是《候代比亚协议》。该协议在先知处理与偶像崇拜者们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了和平,先知接受了敌人们提出的苛刻条件。为了消除人们的戒心,他和圣门弟子们冒着巨大的危险以和平的方式进入麦加城朝觐5。先知对麦加人所采取的行动就是以非暴力的方式反抗麦加统治者们的压迫的典范。伊斯兰的教义并不阻止在必要时使用武力,但是先知从未将武力当作伊斯兰的重要构成部分。古兰经文说"和平更为可贵",这句经文奠定了伊斯兰教义的基础(4:128)。这句经文主要是指家庭纠纷方面,但是从该经文的用词来看,在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和平都是更为优越的。所以,无论何时,只要有和平的希望,先知就鼓励采取和平的行动。甚至在战争当中,"如果敌人有意讲和",古兰经都要求先知接受和平并且相信真主(8:61)。古兰经文也要求先知和圣门弟子们通过讲和解决纠纷:"要敬畏真主并在你们当中寻求和平。"(8:1)。还有一段古兰经文说"如果有两伙信士发生冲突,让他们讲和"(49:9)。先知也曾经处理过个人之间的宽容与和平的问题。圣训整理专家布哈里在他的《布哈里圣训集》中有专门的一卷集录先知关于追求和平的言论。和平与非暴力是密不可分的。非暴力是和平进程中的重要一步。古兰经将信士们在后世中的永恒居所描述为"和平家园(dar al-salam)"真主邀请人们来到和平家园(10:25)。天园中的人们见面问候都说"和平"(10:10)。在后世,当天使们问候人们时,他们说"祝你们平安(和平),因为你们在前世付出耐心" (13:24)。正直的人们将会获得这样的喜讯,"进入天园吧,你们将在那里获得永远的和平与安宁" (15:46)。和平被视为真主的品质,同时也是信士们的品质:"他们听不到恶言和谎话,但听到说'祝你们平安!祝你们平安!'" (56:26),这是指永生信士们的纯洁与和美。实际上,和平(塞俩目)是真主最为佳美的尊名之一。为了追随主道,穆斯林们需要和平。从原则上来看,伊斯兰的目标是让这个世界成为一个和平的世界,成为一个众生有安全保障、人类更为接近真主、能够更加反映真主的尊名"和平"的世界。
 楼主| 发表于 2007-9-2 19:13:49 | 显示全部楼层

如前所述,早期的穆斯林受到了麦加的偶像崇拜者们的残酷迫害,但是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先知不允许圣门弟子们报复或者使用武力,那怕是为了自卫也不可以,他也因此而受到了一些圣门弟子们的压力。不仅如此,他还要求圣门弟子们面对迫害要忍耐。所以最终有一些人被迫离开了他们所钟爱的家乡麦加而出走阿比西尼亚,他们在那里找到了和平与安全。而伊斯兰的先知本人却也为了躲避敌人的伤害而和他的密友藏身于一个山洞,以便于迁徙到麦地纳。他被邀请到麦地纳并为那里冲突不断的阿拉伯与犹太部落带去了和平。凭借着先知非凡的胆识和荣耀的社会地位,早期的穆斯林获得了抵御麦加的偶像崇拜者们的强大武器。然而,面对迫害,先知依然优先采取和平的手段做出回应。有一些宗教领导人终其一生都在不遗余力地推行非暴力手段(如佛祖释迦牟尼和耶稣)。穆罕默德虽然没有被划入这个行列,但是毫无疑问,面对敌人的迫害,他的确采取了非暴力的方式。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安拉在古兰经中许可穆斯林还击敌人的进攻:"被进攻者,已获得反抗的许可,因为他们是受压迫的。真主对于援助他们,确是万能的。他们被逐出故乡,只因他们说:'我们的主是真主'" (22:39–40)。由于获得了暂时使用武力进行防卫的许可,穆罕默德被称为众先知中的"持棍者"7

有一则圣训讲述了先知生活中的一个例子:一个阿拉伯沙漠的贝都因人来到先知面前,极其粗暴地撕扯着先知的衣服,旁边的人甚至都能看见衣服被撕开了口子。他对先知说,"给他们下命令,让他们把安拉的恩赐分一些给我。"他要求分享战利品。先知转过头微笑着,丝毫没有生气,让旁边的人给他分了一些东西8

应当明白的是,先知所面对的是历史上最为野蛮的社会中的问题。人们的态度的反复多变是他所面临的最棘手的问题。历史学家们记录说,先知时代周围的人们内心冷酷无情,他们活埋女婴,并以此为部落的荣耀。古兰经严厉批评这样的部落传统(81:8)。先知的教导使这些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彻底改变了他们的思想和精神面貌。他们不仅相互之间相怜相惜,而且对真主所创造的小小生命也充满怜悯。先知并没有使用武力来完成这种变化。改变人们思想观念的正是这种和平的、非暴力的思想。

通过和平与非暴力的方式,先知向人们传递着古兰经的启示。正如古兰经所说,他的任务是"明确传达真主的旨意" (5:92)。所以,他以忍耐来面对麦加人的迫害,并不断地宣传他的使命。他也要求自己的团队采取同样的态度。他曾经警告人们要当心未来社会当中的暴力灾难,即菲特耐,更要当心伊斯兰社会当中的考验,这些考验有可能是先知所预言过的内战。一个圣门弟子问道:"当这样的考验来临时,我该怎么办?"先知说"呆在家中,不要出门,管好自己的舌头9。"在内战时期,大多数圣门弟子们都躲过了灾难和社会混乱。实际上,这也成为伊斯兰逊尼派对付社会秩序混乱的一个原则。安萨里(殁于公元1111年)就以提倡这一原则而闻名10。这种伊斯兰的原则在很大程度上符合一些研究非暴力的学者们所说的"避免激化、恶化"、"居家自保"的精神11

 楼主| 发表于 2007-9-2 19:14:20 | 显示全部楼层

古兰经曾多次提到圣经中的先知们的斗争,把他们当作忍耐与坚韧的模范。古兰经中所讲的阿丹的两个儿子亚伯和该隐的故事被一些学者视为伊斯兰的非暴力思想的典范。这段经文说。"你当如实地对他们讲述阿丹的两个儿子的故事。当时他们俩各献一件供物,这个的供物被接受了,那个的供物未被接受。那个说:"我必杀你。"这个说:"真主只接受敬畏者的供物。如果你伸手来杀我,我决不伸手去杀你;我的确敬畏真主——全世界的主"(5:27)。

根基伊斯兰教义,一个人如果首先作恶,那么此恶之后的所有的恶果的责任,都要他来承担。所以,该隐要承担历史上所有谋杀者的罪行,因为是他首先犯此罪行。亚伯竭力避免报复,从他的人格当中可以找到伊斯兰非暴力思想的特征。

在详细论述了先知对非暴力原则的恪守之后,我们现在遇到了暂时进攻的问题。先知是否进攻过他的敌人?毫无疑问,当他和圣门弟子们遭到攻击、而他们又没有别的办法阻止麦加的偶像崇拜者们时,他曾使用过武力。古兰经说,"恶行应得同样的恶报。谁愿恕饶而且和解,真主必报酬谁。真主确是不喜爱不义者的(42:40)。

尽管先知自卫反击进攻者,但是他更多的则是宽恕。这种仁慈与宽恕甚至能够延伸到他的敌人。有圣训传述说,在嘎特凡(Ghatfan)和安马(Anmar)战役中,一个骁勇善战的部落首领叫作高拉斯,他偷偷地设法来到先知跟前,用剑指着先知的头,问道,"谁能够将你从我手中救出?"先知回答说"安拉!"然后他祈祷说,"安拉!请赐予我力量反击他。"就在这时高拉斯忽然感觉到当胸挨了沉重的一记闷拳,剑从手中飞了出去。先知提起剑问他,"现在谁能够将你从我手中救出?"先知饶恕了他,让他回到自己的部落。这样一个骁勇善战的人居然对先知毫发无损,他的子民感到非常惊讶。他们问,"是怎么回事?你为什么没能够得手?"他就讲了事情的经过,然后说,"我见到了世界上最优秀的人12。"

无论何时,穆斯林只要遇到不公平的事,都应当与之作斗争。但是这种斗争不可以使事情恶化。在这种情况下,古兰经给出了一种选择:忍耐并祷告。古兰经中说,如果人们受到压迫和嘲笑,他们应当忍耐,而且会得到忍耐的回赐(23:107–111)。人们所得到的回赐的多少,取决于他们的忍耐和坚韧的多少,"真主与坚韧者同在",这句话已经成为信士们的最高信念。所以,面对压迫,应当做出反应并进行积极的抵抗。先知说要支持抵抗,"最佳的施舍就是面对压迫的统治者说出正义之言。"但是,正如古兰经文所言,这样的抵抗应当是正面的,应当"以德报怨"(23:96)。很多人都认为古兰经通过众先知的故事,如摩西的故事,向人们展示了非暴力的方式。例如,真主让摩西和亚伦向法老传递真主的旨意,经文说,"用文雅的言辞和他说话"。面对法老这样的暴君,与之交谈时却强调要用文雅的语言,这说明在古兰经的思想中非暴力占有重要的位置。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同时还可以看到,那些巫师受到法老的威胁以后说出了自己的真心话。巫师们说,"我们已经相信了摩西和亚伦的主"。法老谴责他们并威胁要施之以酷刑。面对这样的威胁,他们的回答则是非暴力的又一典型范例:"他们说'我们决不愿意为挑选你而抛弃已降临我们的明证和创造我们的主宰。你要怎么办就怎么办吧!你只能在今世生活中任意而为。'" ( 20:72)。

 楼主| 发表于 2007-9-2 19:15:31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当今世界,非暴力已经成为处理问题的重要方式。有很多学者已经开始将"非暴力"这个词语等同于其他的术语,而不是对之下定义。下面的这条定义似乎能够呈现出该术语的全貌:"非暴力是关于道德、权力和冲突问题的一种思想,该思想引导追随者们在获取社会或者政治目的的时候,放弃使用暴力13。"作为近几个世纪以来的社会斗争方式,非暴力运动与一些著名的人物密切相关,如俄国的列·托尔斯泰(1828–1910),印度的圣雄甘地(1869–1948),南非的阿尔伯特·录图里(1898–1967)以及美国的马丁·路德·金二世。

需要指出的是,在当代土耳其,一些前文提及的苏非大师和精神领袖们为和平与非暴力方式提供了优秀的模式和典范。虽然极端的世俗主义者们施加了巨大的压力,但是他们依然坚持使用非暴力的方式,从而为在自己的国家建设更为和平与安全的环境做出了贡献。这种思想的认识是,以暴易暴会导致恶性循环,从而在总体上增加暴力。正如一句土耳其的谚语所说,"烟与火是分不清的",托尔斯泰也说,以暴制恶犹如火上浇油14。暴力反抗除了火上浇油之外毫无他用。尽管这些人物近年来一直备受学术界的关注,但是令人感到遗憾的是,有关非暴力的推行者们的论述资料并没有将他们收纳到那些身体力行实践非暴力的人员名单之内15

纳格什班底耶大师苏来曼·黑而密·涂纳汗以虔诚和在古兰经教育方面所做的贡献而闻名。当时的政府极力压制、监控他的活动,但是没有任何记录表明这位苏非的筛海曾经采取过暴力行动。不仅如此,他还坚持讲授古兰经,而且让自己的弟子们仿效自己的行为。同样,另一位纳格什班底耶大师麦赫麦德·扎黑·考图对土耳其的社会、政治和经济生活也产生过重大影响。当时,苏非的兄弟会受到官方的禁止,但是他依然坚持传播苏非教义,而且在反对这种禁令时成功地避免使用武力。

还有两位当代土耳其的伊斯兰人物,赛义德·努尔西和法土拉·葛兰,他们不属于任何苏非门宦,但是他们对土耳其的社会结构拥有巨大的精神影响力。努尔西终其一生拥护非暴力手段,是一位不多见的、在西方家喻户晓的人物。本文将会表明,他是上个世纪伊斯兰传统中的和平与非暴力运动的领军人物之一。努尔西被视为伊斯兰的革新者16(穆占迪迪mujaddid),是这样的一位伊斯兰人物,他在与当权的压迫者们进行斗争时主张施行非暴力的思想,以避免侵犯社会中无辜者的权力。他曾经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亲身经历过战场上的残酷现实,而且负过伤,在西伯利亚做过两年战俘。努尔西对战争所造成的和有可能造成的创伤有着切身的体会。

在当今的伊斯兰行动主义的背景下,努尔西对非暴力的理解显得非常独特。与他同时代的人有不少都参加反政府、反西方运动,但是努尔西却避免这样做。他把他的门徒称为"志愿的安全公仆"(asayiß memurlari)。他把自己的这种非暴力的行动主义称之为"积极行动"(Musbet Hareket)。这个概念代表了努尔西思想的精华和重点——非暴力原则。从他的著作中可以明显地看出,努尔西在内心关怀着每一个人,甚至那些曾经迫害他的人。尽管他曾经被自己的对头投毒多达十七次,努尔西依然以同样的方式做出回应;与此同时,他还要求自己的弟子们不要报复17。努尔西的谈话与古兰经中阿丹的儿子们所说的话有异曲同工之妙。他对自己忠心耿耿弟子们说,"亲爱的兄弟们,如果我们的对头们谋杀了我,我请求你们看在无辜者和长者的面份上不要复仇。坟墓中的折磨与火狱中的烈火已经足够他们受的了18。"从1926年到二十世纪60年代,是宗教思想受到压制的时期,努尔西和他的弟子们因为偶然的原因而被捕入狱。尽管在遭受迫害,但是他当时的著作中没有任何仇恨的宣传。

 楼主| 发表于 2007-9-2 19:16:08 | 显示全部楼层

努尔西与当今的很多非暴力的执行者不同,他没有政治目的。他唯一的目的就是让人们获得永生。他坚信胜利的获得不是通过使用武力,而是让他人相信一种信念。他说不可以用物质的剑,要用的是一把光芒四射的钻石宝剑,那就是古兰经的真理。暴力所造成的破坏令努尔西极力避免使用物质的力量。他给自己的弟子们的那封著名的告别信就是一个最佳的例子。这封信是这样开头的:"亲爱的弟兄们,我们的责任是采取积极的行动,而不是消极的行动。要按照真主所喜悦的方式为信仰而奋斗。在这个奋斗的过程中,如果我们遇到了困难,那我们必须忍耐和感恩。这样的奋斗方式将会使我们的社会免遭动乱19。"尽管这封信中含有和平主义元素,但是对努尔西的生平稍有了解的人都不会将他和平主义者混为一谈——他只是鼓励采取积极的行动。他反对那种"我不在乎"的态度。在他看来,这种态度只能导致一个结果,那就是独裁。

为了克服暴力,他对那种权力和占有的欲望提出了警告。他将政治等同于权力,而且经常说他和他的弟子们没有参与政治的动机,因为使用武力的确是很危险的。努尔西说"我们的手中并没有政治的武器。我们有一双手,手中是光明。即便我们有一百双手,我们的手中依然只是光明。在努尔西的教义中,光明意味着教化、和平、和谐、智慧,等一切积极的元素。他认为,谁也不可以反对光明,因为这对所有人都有好处。当然,努尔西并不反对为人民服务的政治,但是一旦政权建立在个人利益的基础之上时,他就能够见到其危险性。他远离政治的主要原因是,他发现,政治能够将一个虔诚的人变坏。他曾经见过一个人,属于一个政党,将另外一个圣徒般的人说成是魔鬼,主要原因是这个人属于反对党。但是此人又对一个坏人赞口不绝,究其原因乃是这个人和他是同党。观察到党派偏见的危险性以后,努尔西决定远离政治,并说了那句著名的话,"我向真主寻求庇护,让我远离魔鬼和政治20。"

通过远离政治,努尔西做到了研究非暴力的学者们所说的"从社会制度中撤离"。他相信他的活动和他的思想论著能够帮助人们认识到后世的生活。他做了一次思想上的迁徙,选择了一种苦修的生活。努尔西避免卷入形形色色的政治生活,就这个层面来看,他的这种非暴力模式是鲜为人知的。即便是非暴力运动的英雄人物甘地,也在后来成为了印度的总统。和努尔西同时代的汗·阿布杜嘎法·汗(Khan Abdulgaffar Khan 1 890–1988) 21,曾经反抗英国的殖民统治,并提倡教育,视之为穆斯林进步的重要途径。与之相似的是,努尔西认为在一个文明的世界中,没有暴力的位置。他有一封信论及穆斯林与非穆斯林之间的关系,他说,"我们对非穆斯林的行动要以说服为主,因为我们知道他们是有文明教养的人。我们有责任向他们表明伊斯兰是崇高的、美好的22。"

 楼主| 发表于 2007-9-2 19:17:03 | 显示全部楼层

后来,努尔西又在跨宗教合作的背景下发展了这一思想,尤其是穆斯林和基督徒之间的合作。他将自己的思想主张总结成一句话原则"喜爱厌恨23(喜欢爱心,厌恶仇恨——译者注)"。他认为,主道最大的敌人就是无知、贫穷和分裂。他相信在知识与理性的时代,穆斯林的圣战应当是通过古兰经的明确证据,而不是通过武力。他认为,古兰经的每一句经文都比战场上的刀剑更具有威力。他相信言辞的力量。"面对有文明教养的人,适合的方法是说服,而不是武力。武力只适合于那些愚昧野蛮、不懂得语言的人24。"所以,他把我们所生活的时代称为思想圣战的时代,"对付思想上的破坏,不可以用物质的力量,而应当用思想的力量25。"这有如托尔斯泰说过的那句著名的话,"爱与暴力不可能同在,它们有着内在的矛盾冲突,就好像不可能存在冷的火和热的冰26。"在努尔西的思想中,一个人的内心不可能既有爱又有恨。他说,"我们为爱而牺牲自我。仇恨在我们的心目中没有位置。"他认为两次世界大战已经有深刻的教训,让人们意识到仇恨的破坏力量是多么的惊人。所以,"仇恨的时代必须结束。哪怕是敌人满怀仇恨,只要不攻击我们,也不应当引起我们的仇恨27。"

努尔西对非暴力的偏爱来自于伊斯兰的神学和道德原则。他将一条原则当作自己的方法的基础,这条原则就是如下的古兰经文:"没有任何人必须承担他人的罪过( 6:164)"。换言之,一个人不会因为别人的罪过而受到责难。努尔西对这条原则的理解是,如果通过暴力和社会动荡来解决问题,那就等于无视这条原则,在我们这个时代尤其如此。这条经文很清楚地说明,不能因为一个人的种族、家庭背景、民族和亲戚关系牵扯到一个罪犯而将这个人当作罪犯。当今的很多斗争都将错杀一百以惩一人的做法正当化了。所以努尔西认为,父亲不能因为儿子的罪行而受罚,妻子不能因为丈夫的罪行而受罚。如果使用暴力,无辜的人则毫无权利可言。显而易见,当今的恐怖分子无视古兰经的这一重要原则。正因为这个原因,努尔西终其一生的都在致力于建设社会秩序。他说,"如果我有一百条生命,我都会将他们贡献给社会秩序的建设,并阻止无辜者的权利受损。"努尔西将上述的经文作为自己思想的根据,他把自己的观点总结为一句话:"为了不因为五个罪犯而伤及九十五个人,为了不因为一个罪犯而冤枉孩子和家人,为了防止社会陷入无政府状态,为了整顿社会秩序、建设人们的信仰,光明的著作(努尔西的主要作品)为您提供解决问题的方式。"努尔西发现,他的作品对人们产生了影响,致使他们的道德良知不允许他们加剧社会的动乱无序28。关于社会秩序与稳定的重要性,他以建筑穹顶的石头作比喻:"尽管它只是穹顶上的一块石头,但是只要它是出自建筑者之手,他就会服从建筑者的命令,俯首和它的朋友们共同撑起穹顶,不让它倒下。令人遗憾的是,人类还没有理解在社会中进行合作的重要性。至少他们还需要向石头学习29。"

政府指控他,说他在社会上制造对抗。努尔西回答说他为维持社会秩序而做出的贡献胜过一百个警官。他通过自己的光明著作,提出了构建社会和谐的五大支柱原则,以消除社会混乱和无政府状态。这些原则是怜悯、尊重、信任、知法、守法30。他说,不可能给每一个社会成员派遣一个警察,但是如果人人都能够遵循这些原则,那么就相当于每个社会成员的心中都有了一个思想警察。

 楼主| 发表于 2007-9-2 19:17:36 | 显示全部楼层

努尔西在给他的弟子们的一些信中利用所有可能的方式避免暴力、避免招致他的对手用暴力对付他。例如,他使用了一种非暴力学者们称之为"沉默法"的方法。在和弟子们交谈的时候,他的话题会非常广泛,但是涉及到一些敏感的政治问题时,他总是说"这件事我不可以讨论。对此需要保持沉默。"

努尔西所使用的另一个方法是"罪恶只限于一小撮人"。他的这个方法也是来源于古兰经经文"没有任何人必须承担他人的罪过。"他总是避免扩大化。他在和执政党打交道的过程中使用的就是这个方法。政府当局认为他对其存在构成巨大威胁。他不是将整个机构组织看作自己的对头,而只是谴责当局中百分之五的少数派。他更偏爱宽恕的方式,甚至是对于那些曾经折磨过他的人。他在一篇文章中提到那个曾经要求给他判死刑的人,他说,"我从来都没有做过于他不利的祈祷。"据努尔西的传记作者说,努尔西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考虑到这个人女儿。努尔西了解他的女儿。如果这个人受到了灾难,那么就没有人会照看这个无辜的孩子,没有人会给他父爱。

他相信要达到正义的结局,必须通过正义的方式。邪恶的方式不可能达到高贵的目的。在这样的思想斗争中,非暴力是避免邪恶方式的安全途径。努尔西的传记作者讲了一个他早年在东安那托里亚生活时的一个故事:一伙库尔德人的部落首领们前来拜访他,请求他允许他们起义反抗安卡拉政府。他们的目的是实行伊斯兰法。他警告他们说,这样做只会导致更多的不义,致使局势更加混乱。他让这些人放弃他们的计划,最终他们服从了努尔西31。不可能通过暴力的方式达到一个和平的社会。从1960年到1980年,在土耳其冲突不断、局势混乱这段时期,努尔西的思想教导显得弥足珍贵。他的弟子和追随者们不仅从未参与这样的动乱,而且在社会和解方面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左翼分子和民族主义者们发生武装冲突的时期,至少有一万人为此丧生,但是努尔西的追随者们保持和平姿态,避免卷入动荡的局势。他的一个弟子写了一本书,阻止人们参与暴力活动,要求结束流血斗争32

行文至此,我们需要了解土耳其的另外一位影响深远的伊斯兰学者和思想家,法土拉·葛兰。在二十世纪70年代,葛兰作为一位举足轻重的公众人物步入人们的视野,在此之前,他的布道和演讲在土耳其社会的各个层面已经声名卓著。法土拉·葛兰和努尔西一样,也奉行非暴力的行动主义思想。他的个人经历和所受的磨难对他对非暴力的理解有着重大作用。他本人亲眼目睹了左翼分子和民族主义者们之间的暴力冲突和数万人头落地的场面,丧生者大多数都是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另一方面,他也看到库尔德的游击队员们在反政府的战斗中,前后15年间也导致三万多人丧生。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葛兰被控触犯土耳其宪法第163条关于宗教活动的禁令并为此而入狱数月,但是后来他被判无罪。葛兰致力于和平与非暴力运动。在斗争的过程中,他总是提醒自己的追随者们避免卷入冲突,即使他被杀也要如此。葛兰说了这样的话,"景仰我的人都知道,当整个国家处于一片动乱的时候,我呼吁人们镇定,抑制自己的怒气。我也曾经收到过死亡威胁,但是我依然要求我的追随者们继续为和平而奋斗。'如果我被暗杀,你们会愤怒,但是我要求你们将我安葬,并为建设一个和平友爱、秩序井然的社会而努力。无论发生什么,我们作为有信仰的人都应该成为友爱与安全的典范。'时至今日,我依然讲这些话33。"

为了解决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建设社会和谐,葛兰力促土耳其社会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合作,尤其是非伊斯兰的宗教信仰者和世俗主义者之间的合作。为了促进土耳其社会中各个冲突力量之间的合作与和谐,他作为主要发起人,建立了土耳其文字工作者协会【The Journalists and Writers Foundation (Gazeteciler ve Yazarlar Vakfi) ( JWF)】。该组织将来自各个不同背景的人成功地团结在"阿班特平台"的名下,为社会和解而服务。JWF将自己的活动范围拓展到在国外举行会议。例如,曾经于2004年四月份在华盛顿的霍普金斯大学举行过一次关于伊斯兰与民主的兼容性的会议。

 楼主| 发表于 2007-9-2 19:18:11 | 显示全部楼层

葛兰鼓励他的追随者们为了世界和平而在土耳其国内外建立教育机构。他尤其重视那些种族与宗教冲突日益升级恶化的地区,如,阿尔巴尼亚、科索沃、马其顿、菲律宾、班达·亚齐、伊拉克北部、土耳其东南部等等。这些学校在降低这些地区的冲突水平方面发挥了极其显著的作用。2004年夏天我访问马其顿时有机会走访了这样的一个学校。这所学校是一个土耳其商人建造的,他非常敬仰葛兰。我听说,在阿尔巴尼亚人和塞族人发生冲突期间,双方都愿意把孩子们送到这所学校,视之为避难所,以防止他们卷入冲突34。这些学校招收来自各种不同背景的学生,不计其宗教与种族差异。

葛兰通过跨信仰合作与对话来防止不同宗教的信仰者之间在未来发生冲突与暴力行动。他已经成为了土耳其的跨信仰合作的代表性人物。他曾经会晤罗马教皇约翰·保罗二世35和其他的宗教领导人如大主教巴塞罗缪一世。前者是约三亿东正教基督徒的精神领导人而后者则是以色列的大拉比。和他们就各种各样的问题展开跨信仰合作,目的是共建世界和平。葛兰认为跨信仰合作在当今世界势在必行。因为某种原因,穆斯林曾经在很长的时间内忽视了这一传统;然而这一传统在伊斯兰的核心教义中有着牢固的根基。葛兰引用麦地纳宪章,强调指出,先知本人曾是这种合作的身体力行者。他将跨信仰合作视为穆斯林的必行义务,其目的是支持和平与和谐社会的建设36。葛兰本人也是宗教迫害的受害者,但是他坚决主张穆斯林与非穆斯林享有同样的宗教信仰自由。葛兰所提倡的和谐模式经久不衰,直到1997年二月二十八日的半军事政变。有人开始猛烈地攻击他,使他的教导传播遇到了巨大的障碍。由于土耳其当时的局势原因,也是由于他需要更好的医疗服务,患有心脏病的葛兰被迫离开土耳其,远赴美国,在那里重新部署。他的对头们故意炮制了一些录像带诬蔑他,说他意图控制整个国家。

然而,葛兰继续坚持他的对话思想,因为他坚信自己的思想教导牢固地扎根于伊斯兰的原则。就这一方面,他写了很多文章。有圣训说,穆斯林是那些不以自己的手和舌头伤害自己的兄弟的人。葛兰解释这段圣训说:

真正的穆斯林是能够给人以安全感的人、是其他的穆斯林可以毫不怀疑、彻底信赖的人。他们可以将自己的家人托付给这样的人而丝毫不用担心疑虑,因为这个家人在这位穆斯林那里不会受到丝毫的口舌和手的侵害。如果他们聚会,那么他可以放心地离去,因为他知道不会有人说关于他的闲言碎语,而他自己本人也不会去探听关于别人的闲言碎语。这样的穆斯林重视别人的尊严与荣誉就像重视他们自己的尊严与荣誉一样。他们宁可自己不吃,也要把食物拿给别人吃。他们宁可自己不活,也要让别人活下去。他们甚至愿意为了他人而牺牲自己精神上的愉悦37

葛兰曾经引用土耳其著名的神秘家优努斯·埃默尔(殁于. 1321年)的诗歌来督促对他人采取非暴力的行为。他说,"对于那些进攻我们的人,我们就应当像没有长手一样;对于那些诅咒我们的人,我们应当就像没有长舌头一样。如果他们试图破坏我们五十次,我们还是保持团结一致,用爱和同情拥抱每一个人。有了互相之间的友爱,我们就可以走向明天38。"2004年吉尔吉斯斯坦思想道德基金会对他在教育方面所做出的贡献给予了荣誉表彰39

 楼主| 发表于 2007-9-2 19:18:58 | 显示全部楼层

葛兰的胜利是思想上的胜利。他经常强调努尔西的胜利是思想上的胜利,是真正的胜利。他同时还举出历史上的例子,说,征服西班牙的穆斯林将领妥里格·本·兹雅德(Tariq bin Ziyad)之所以胜利,不是因为他战胜了西班牙人的军队,而是因为他面对财富有一种自我牺牲的精神。他说,'妥里格呀,你要当心!昨天你是一个奴隶;今天你是一个胜利的将领;明天你将躺在黄土之下'40。"葛兰教导说,精神思想的力量比妥里格的军事胜利更为强大。这些都是葛兰的非暴力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葛兰认为,爱是一件所向披靡的武器,对他人的友爱意味着为他人而做出牺牲和为他人服务。为他人而牺牲自我是他的教导的重要内容。他说,所谓英雄就是那些不为自己而生活的人,而是为别人而生活的人。葛兰的教导中的和平特性就是怜悯与爱——不仅仅对人,而且对动物。在我和他的一次私人会晤中,葛兰讲了一个事例,从中可以看出他的和平与非暴力思想甚至都泽被到浴缸中的小虫子:他花了很长时间来抢救这个小虫子,因为他知道这是真主的造物,不可以眼看着让它死掉41。同样,他对大自然也秉持这种非暴力的思想。他主张人类和自然界应当和谐相处,他说,"大自然神奇的造化表明,有一种更为神妙的东西超越了自身的美,直接指向独一的造物主。真主意欲人们感受他的大能,然而真主的博大是人类所无法彻底感受的42

今天,无论我们喜欢与否,很多人都为人类能够制造出威力无比的枪炮炸弹互相残杀而骄傲不已。在这样一个伊斯兰被一些人当作暴力与野蛮的时代,土耳其的这种在伊斯兰的教义内所探索的非暴力经验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将近一个世纪以来数百万人一直在追随、实践着这样的方式。我们希望这个成功的故事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引起学者们的关注。


1. The author wishes to thank Paul Lauritzen for his contribution by reading the first draft of this article.

2. Al-Bukhari, Book II (Belief), Hadith no. 10.

发表于 2008-7-14 12:45:21 | 显示全部楼层
经典文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圣传真道网

GMT+8, 2024-3-29 00:58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