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46130|回复: 5

净化和功修(二):五种品格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2-3 06:40: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净化和功修(二):五种品格
                                                                           微辰 译
        奉普慈特慈的真主之名

        译者前言:本文译自法赫鲁丁拉齐《古兰经的奇妙》,这本著作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作者自己从其伟大的经注《التفسير الكبير》(大经注、拉齐经注)中提炼出的精华版。通篇贯通古兰经文,讲述清真言的高贵和奥秘。在著作后半部分,作者通过苏菲行知等方面劝诫大家追求永恒的幸福。本文就译自这本著作的后半部分。在上篇译文净化和功修(一)劝诫仆人分辨善恶,告诉大家认识恶和放弃恶比寻求善更加紧要。本篇则主要讲述寻求善必须具备的五种品格,分别是诚实、端正、知感,指望和害怕。

        以之寻求善的那些品格      

        寻求善的人需求有关行为的界限和其法度的知识,在主命和规制的时刻,要虔诚敬畏的、诚实的为真主而践行,犹如真主所命、所规制的那样。除此之外,寻求善且行善者须具备五种品格:诚实(الصدق)、端正(الصواب)、知感(الشكر)、指望(الرجاء)和害怕(الخوف)。

       端正就是“逊奈(السنة)”。而“逊奈”并非通过多礼拜、多封斋、多施舍而获得,并非通过理性和理解获得,并非通稀奇的哲理而获得,并非通过修辞和殷鉴而获得,但是能够通过跟随和顺从真主的经典、使者的逊奈(圣行)和圣人之后正道的伊玛目而获得。

       在“逊奈”上没有任何事物比自己的理性导致的错误更大,伤害更多。因而每当这个仆人想通过自己的理性和自己的理解去行走“逊奈”的道路时,他就往往背道而驰,进入其他道路之中。(译者注:此处,作者并非在否定理性在宗教和行逊奈之道上的作用。结合前后文,此处的理性并非指普遍的理性,而是侧重于“私意”的意思,要强调普通大众在宗教原则方面避免掺杂自己的私意和主张,而是要跟随古兰、圣训和正道的伊玛目,作者自己也属于正道的伊玛目,是古兰经所说的“知识坚固之人”,这些学者的理智是纯粹的,不掺杂私意的,因而在理解经典,走“逊奈”之道时要遵从这些学者的注释,而不能以自己的理性和私意妄加解释。请参看往期文章防止极端,坚守中道的正途(古兰3:7集注三)力荐!!!、【读经】重大分歧的根源(古兰3:7集注二)☞倾力推出!!!、解经要旨:古兰3:7集注☞倾力推出!!!、正确理解“紧抓真主的绳索” | 团结不是纵容极端、不顾真理)

        诚实是四件事:
        第一,修功办道。
        第二,通过功修只寻求真主的回赐和加赏。
        第三,不要因表恩和伤害他人而破坏功修。
        第四,语言诚实。但是有时候他的实话也会使他成为一个违抗真主的人,这种行为就是背谈他者和搬弄是非。

        知感就是认识考验。当他知道所有恩典都是来自真主,并非来自他者,它们只是考验,真主通过它们考验仆人是感恩还是昧恩。并且他知道所有灾难都是真主化解了它,真主以此考验仆人感恩或昧恩。那么,这就是知感。

        当这个仆人知道一切都是来自真主,他把一切都认为是真主对他的恩赐,他在其中排除自己和任何人,那么他就的的确确知感了真主。知感是不同的,人们在知感中是互相不同的,相互竞争的。以上只是最低层次的知感,至于最高层次的知感没有任何人能够企及,因为知感没有限度。

        知感的根本是:这个仆人的心灵确信一切恩典来真主,不掺杂丝毫怀疑。当他的心灵认识到这些,言语提及这些时,他就赞颂的真主,然后他就不会把恩赐者(真主)赐予他的任何事物使用在恩赐者所憎恶之事上。

        比此更高的知感是:你把所遭遇的一切灾难也当做恩典,因为真主还使他人遭遇了比你更大的灾难。人们在灾难跟前需要忍耐,而忍耐就是立行知感。

        指望就是渴求善功获得真主的接受,并且得到更多的回赐,与此同时呢,害怕你的善功被驳回,或者某种破坏善功的灾殃进入到功修之中。
        
        指望者分为三类:

        第一类人,他行善,并且在其善行中是诚实的 ,虔诚的,其善行的目的是真主,为了寻求真主的回赐。因而他指望真主接受他的善行,回赐他的善行,同时他在善行中谨防错误。

        第二类人,他作恶,然后他向真主忏悔,他指望真主接受他的忏悔,并回赐他,他指望真主原谅和饶恕他的恶行,同时他谨防真主会因他的恶行惩罚他的。

        第三类人,他坚持在自己也不喜欢的那些罪恶行径之中,他不希望带着罪恶去见真主,他希望不用忏悔而获得饶恕,同时他是不悔过的,他也不停止作恶,同时还在渴望。这种人是被不现实的希望,虚假的愿望和虚幻的企图所欺骗的。真主的庄严的材料从其心中断绝,他如常是背离真主的,他习惯于真主的计谋,不害怕迅猛的惩罚。这种人是自欺的、被骗的、明升暗降的(渐渐受伤的)。

        人群中类似我们这样的人应当害怕多于希望,因为真实的希望只是根据善行的程度。(译者注:意即,我们在善行方面是怠惰的,缺乏真切的希望,所以应当多害怕,多忏悔)

        害怕是根据罪恶的程度,假如希望可以无有行为而实现,那么好人和恶人在希望中就是一样的。但是真主说:“归信的人,在真主的道路中迁徙和奋斗的人,此等人是渴望真主的慈悯的。”(2:218)并说:“的确真主的慈悯是临近行善者的。”(7:56)

        圣训:“假若称量了穆民的指望和害怕时,一定两者是平衡的。”这句话的意思是并非是指人们中的特殊者,这类似于另一段圣训,“穆民有两个心,一个用来指望,一个心用来害怕。”圣训的意思只是表明当穆民行善时,他指望;当他作恶时他害怕,同时忏悔、后悔和停止恶行。

        认识到自己恶行多的人应当以认识的程度而害怕,按照他所认识的自己的善行的程度而指望。因为指望是根据寻求(回赐)的程度,害怕是根据逃避(惩罚)的程度

------转自《经学堂》微信订阅号
发表于 2016-12-3 08:34:2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圣训:“假若称量了穆民的指望和害怕时,一定两者是平衡的。”这句话的意思是并非是指人们中的特殊者,这类似于另一段圣训,“穆民有两个心,一个用来指望,一个心用来害怕。”圣训的意思只是表明当穆民行善时,他指望;当他作恶时他害怕,同时忏悔、后悔和停止恶行。
发表于 2016-12-3 12:59:49 | 显示全部楼层
端正就是“逊奈(السنة)”。而“逊奈”并非通过多礼拜、多封斋、多施舍而获得,并非通过理性和理解获得,并非通稀奇的哲理而获得,并非通过修辞和殷鉴而获得,但是能够通过跟随和顺从真主的经典、使者的逊奈(圣行)和圣人之后正道的伊玛目而获得。
发表于 2016-12-3 16:45:34 | 显示全部楼层
诚实(الصدق)、端正(الصواب)、知感(الشكر)、指望(الرجاء)和害怕(الخوف),努力靠近!
发表于 2016-12-3 19:51:29 | 显示全部楼层
而“逊奈”并非通过多礼拜、多封斋、多施舍而获得,并非通过理性和理解获得,并非通稀奇的哲理而获得,并非通过修辞和殷鉴而获得,但是能够通过跟随和顺从真主的经典、使者的逊奈(圣行)和圣人之后正道的伊玛目而获得。



很经典
发表于 2016-12-3 21:00:2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不做虚假,虚伪的人,做一个能明智事理的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圣传真道网

GMT+8, 2024-3-29 15:40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