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96373|回复: 4

赛典赤赡思丁 | 第一章:早年政绩——主政陕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2-13 21:20: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为中亚人的赛典赤赡思丁在归附蒙古后,用自己的才干、胆识,在中国土地特别是在云南为政6年,取得非凡业绩,最后和众多子孙落籍中国,成为人才济济的望族,其本人至今仍为各族人民所敬佩,这是很了不起的,恐怕也是绝无仅有的。他的成功之道,确需我们后人认真研究。我认为,他所以能在极其复杂、艰难的环境中建立如此伟业,最重要的一条是他始终能顺从人民意愿和适应时代需要,领导和依靠各族人民,妥善处理民族关系,首次建立云南行省,兴修水利,发展经济、文化,促进了国家的统一。这充分证明,一个卓越的领导人,只要真正做人民迫切需要做的好事、实事,就会无坚不摧、无往不胜的。


第一章 早年政绩



第三节 主政陕川




加强武备、安置民户、屯田垦荒、参加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襄阳之战——戎马倥偬,仍关心国计民生及教育建设——获得了朝廷“四川分陕,朝廷无西顾之忧”及“黎民口碑同堰珉”的赞誉。




至元元年(1264年),赛典赤调任“陕西五路西蜀四川行中书省”平章政事。这一新职从级别上来说,仍为从一品。一般只有老成持重、忠于君上的大臣,才能担此重任。



在陕西、四川任上,赛典赤以其治理燕京的丰富经验,一方面加强武备,在与尚有战事的湖北相接、形势险要的商州(今陕西商县)增兵驻防。给原已归附,但一直还没有天地的宋朝遗民丈量划分土地,并贷以耕牛、种籽;已经有土地,有收获的则适当征税。同时,为了给国家节约开支,减轻人民负担,还进行了大规模的屯田。仅3年时间,便“增户九千五百六十五,军一万二千二百五十五,钞六千二百二十五锭。屯田粮九万七千二十一石,撙节和买钞三百三十一锭。中书以闻,诏赏银五千两,仍命陕西五路四川行院大小官属并听节制”。



至元五年(1268年),元军为了能够沿汉水顺流而下,以入长江,取江南,早日完成统一大业,决定全力围攻襄阳。但因该城前临宽阔的汉水,城坚池深、粮草充足、守军士气高涨,一时难以攻下。后数年之间,赛典赤往来于嘉定、襄汉两战区之间督运军需或直接参与战斗。如在至元五年最先献策并担任主攻襄阳的镇国上将军、都元帅刘整及征南都元帅阿术所用的数千艘战舰中的五百艘,便是他领导建造及交付的。



至元七年(1270年)他亲率大军赴嘉定,与一直顽抗不降的宋将昝万寿岷江对垒。为了免使生灵涂炭并最后招降昝万寿,他“一以诚意待之,不为侵掠,万寿心服。未几,赛典赤召还,万寿请置酒为好,左右皆难之,赛典赤竟往不疑。酒至,左右复言不可饮,赛典赤笑曰:“‘若等何见之小耶,昝将军能毒我,其能尽毒我朝之人乎’。万寿叹服”。这一段几近于鸿门宴的经历以及实际上是说给宋方将领听的话,充分表现出赛典赤的大智大勇和一位政治家的宽广胸怀。当然,若有不测,以其一贯对君国的赤胆忠心,亦不足奇。



以后,尽管赛典赤离开四川,但昝万寿几年后最终还是归顺了元廷。不久,他还劝降了一大批本地及贵州宋将,为元朝立下了新功。



襄阳被围3年后,仍不出降,世祖再次下令猛攻,南宋则针锋相对,先后派大将范文虎等率师增援,战事十分激烈。为防止西南后方的宋军也来援,元廷下令“各道宜进兵以牵制之”,赛典赤率兵水陆并进,再次开赴嘉定,并“获宋将二人,顺流纵筏,断其浮桥,获战舰二十八艘”。嘉定之战烽烟未息,元廷因战线太广,粮饷接济不上,赛典赤由于在宪宗征四川时在这一带从事过后勤工作,便又奉诏前往兴元,专门负责战区各地的军粮供给,使战事得以顺利进展。




战事又继续了两年,即至至元十年(1273年)二月,苦苦坚守长达5年的襄阳终于被攻占,宋都临安从此失去屏障,这是元朝军事上一个具有战略转折意义的重大胜利,所有参战将士受到封赏,赛典赤因参与西线作战及保障了全军后勤供应,建立了卓著功勋。直到大德朝,成宗皇帝追褒其功绩时,还这样赞誉:“四川分陕,朝廷无西顾之忧。”。




在战事频繁的这些年间,赛典赤奔忙于千里秦山蜀水之间,但有空隙,对当地教育事业的发展,仍作出了很多努力。据《大元国京兆府重修宣圣庙记》记载:赛典赤远在四川忙于军务,听到京兆(今西安)官民准备捐资修建孔庙的消息,便来公文许以官方木材、粮食等物资助,庙学遂得修复一新。赛典赤统兵在鉴定牵制宋军之时,戎马倥偬,军务繁忙,竟如此关心教育事业,这在当时实在难得。




其任职各地,尽管局势不一,民情迥异,面临的问题千差万别,但总能采用不同的方法予以解决,而不断重复、一成不变的工作便是“政体陈详,莫非便民之事”。




据西安已故回族作者马士年《西安地区的回族》一文,曾这样记叙,赛典赤“驻陕西,关心国计民生,为民众所爱戴……1264年履任长安之始,就修复了龙首西渠引水入长安城,以利居民饮用”,免除了当时居民饮咸井水之苦.该文还引用元人史料,介绍了他在陕西又一惠政是修灞河桥:“‘六年(1269年)春,陕西大行台平章赛公,捐白金二十锭’修灞河石桥。”直到其后来调离陕西,“功始毕,其长六百尺,广二十四尺,两堤隆峙,洞门十五,以泄水怒”。这是当时一项较大规模的工程,对连接关中与中原起到了积极的政治、经济作用。


转自:赞颂大师
发表于 2019-2-13 21:30:34 | 显示全部楼层
个卓越的领导人,只要真正做人民迫切需要做的好事、实事,就会无坚不摧、无往不胜的。

发表于 2019-2-13 21:48:05 | 显示全部楼层
尊贵的先贤曾经得到元王朝的特别信任,做了很多利国利民的好事,后辈人的好榜样
发表于 2019-2-27 20:24:02 | 显示全部楼层
福泽后世,现在还能享受到前辈的功绩
发表于 2019-4-26 18:27:11 | 显示全部楼层
屯田这一项也不能忽视,现在这一代应该还是属于全国几大粮仓的地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圣传真道网

GMT+8, 2024-3-28 19:16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